怀化古代名人录

2024-12-06

一、引言

怀化,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坐落在湖南省西南部,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自古以来,怀化就有 “黔滇门户”“全楚咽喉” 之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交通要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怀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境内高庙文化遗址将中华文明史上溯到 7800 年前,是中国南方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流放于此,在这里创作了《涉江》《离骚》等不朽名篇。王昌龄也在此留下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的千古绝句。怀化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向警予、粟裕、滕代远等革命先辈的家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怀化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古代名人,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勇气和智慧,为怀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名人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怀化的历史天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二、古代名人风采

(一)相单程

相单程,东汉建武年间,沅陵人,公推为五溪大帅。当时家乡大旱,民不聊生,贪官污吏横行。相单程挺身而出,率领当地壮勇数万起事,夺关据县,镡城、迁陵、沅陵、辰阳诸县黎民纷纷响应。汉光武帝派威武将军刘尚,带领南郡、长沙、武陵诸郡兵丁万余镇压。相单程深知刘军粮少且不明地形道路,于是屯聚守险,不与接战。刘军粮尽回师时,相军沿途截击,刘尚全军覆没。建武二十四年,相单程挥师攻下临沅,光武帝又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迎战,也被相军设伏击溃。光武帝大惊,急遣伏波将军马援,带领中郎将刘匡、耿舒、马成、孙永等,率十二郡募士及弛刑者 4 万余人,征战五溪。次年二月,马援军至临沅。相单程趁马援军行旅日久,人困马乏之机,夜袭,中计陷入重围,后据守沅水青龙滩北岸杨家寨、将军山、吴公垭、杨泗溪、大宴溪、小宴溪一带。马援军驻扎沅水南岸壶头山、桐木溪、楠木坪一带。相单程凭青龙滩天险据守数月,马援望江兴叹,一筹莫展。时届盛夏,天气酷热,马援军不服水土,士卒多染瘟疫或疟疾病死,马援也一命归天。监军宋均恐军心浮动,任命马援军中司马吕种为沅陵长,令吕持假诏同相单程谈判议和,相单程同意罢战。然而,和谈成功后,相单程却被宋均设计诱杀。

(二)宋均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其父宋伯系东汉朝廷五官中郎将。宋均自幼聪明好学,15 岁任郎官,喜欢儒家经典,通晓《诗经》、《礼》,擅长辩论和质疑。二十余岁时被调补为 “辰阳长”。辰阳地处五溪腹地,地瘠民贫,文化不发达,“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宋均到任后,兴办辰阳学宫,开启民智,教化文明,提倡移风易俗,禁止铺张浪费的祭祀活动。后来因祖母去世回家守制。宋均才华横溢,被朝廷重用,先后任上蔡县令、九江太守、东海国相、尚书令、河内太守等职。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在九江太守任上,当地猛虎为患,宋均考察民情后,认为应退奸贪、进忠善,去除槛阱和不合理的课制。此后老虎渡江而去。中元元年,山阳、沛县、楚地发生蝗灾,蝗虫飞到九江地界后向东西方向飞散,使九江得免虫灾。宋均积劳成疾,卧病在床时,百姓为他祈祷。建初元年,宋均在家中病逝。

(三)满朝荐

满朝荐,字震东、震寰,号汝扬,麻阳县兰里人。10 岁入塾,24 岁中举人,43 岁中进士。明万历三十二年,授咸宁知县。时有税监梁永纵容吏役抢劫儒生财物,满朝荐对其进行惩处,却被梁永反诬擅对收税人员行刑,降职一级。后陕西巡抚顾其志列举梁永贪赃枉法事实,满朝荐恢复原职。万历三十五年,梁永派人谋害巡按御史余懋衡,被满朝荐发觉。梁永企图杀害满朝荐未成,还私养甲兵数百,城中传言梁将谋反。满朝荐协助余懋衡捕拿,恶党逃跑时死伤一些人。梁永入京诬告满朝荐抢劫贡物、杀死多人投尸河中,满朝荐被投进监狱。朝廷内外百余人上疏营救,直到万历四十一年秋才被释放。光宗即位,满朝荐被提升为南京刑部郎中,不久调任尚宝卿。天启二年,辽东地区全部失陷,国家形势危急,朝廷党派之争激烈。满朝荐向皇帝上疏,奏言 “时事十可忧,八可怪”,语言激昂,切中时弊。后调任太仆寺少卿,又上疏论朝政,说 “朝廷政令乃颠倒日甚”,被削职为民。魏忠贤又指满朝荐为东林党人,遂不复用。崇祯二年,满朝荐被恢复原来官职,未及上任就因病去世。

(四)向达

向达,字觉明、觉民,笔名觉明居士,湖南溆浦人。1919 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 年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译员、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兼北京大学讲师。1935 年秋到牛津大学鲍德利图书馆工作,检索《永乐大典》等重要汉籍文献,抄录中西交通史等方面的资料。1936 年秋转伦敦,在不列颠博物馆检索敦煌写卷和汉籍,抄录有关明末清初入华耶稣会士、太平天国的文献。1937 年赴德国考察劫自中国的壁画写卷,后转法国巴黎,研究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的伯希和劫走的敦煌写卷,抄录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的有关资料。1938 年回国后,先在迁到广西宜山的浙江大学史地系任教,不久转任昆明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兼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1942 年春,代表北京大学参加西北史地考察团,到达敦煌,考察莫高窟等。针对个别名流随意剥离洞窟壁画的行为,发表《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及其连带的几个问题》,提出将千佛洞收归国有,设立管理、研究机构。1943 年至 1944 年,作为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组长,再赴河西,两到敦煌,留下重要记述,写成多篇论文初稿。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文革” 爆发后惨遭批斗折磨,不幸辞世。

(五)潘仕权

潘仕权,字三英,号龙庵,中方县人,祖上系北宋丞相潘美。生于康熙四十六年,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尤精象、数、音律、八卦,著有《学庸一得》《大乐无音》《洪范补注》等书,颇得吏部尚书赞赏。十六岁进京,雍正年间考补天文生,后授予钦天监,为皇宫中的御用风水先生,掌管礼乐。潘仕权出生在湘西舞水河畔的荆坪古村,这里自古以来就对易经特别信奉。相传乾隆皇帝的小孙子弘历不爱读传统八股文,久不开口说话。纪晓岚向皇上献计让潘仕权来教弘历,潘仕权提出只教三年且不准干预,弘历登基后准许他告老还乡等条件。潘仕权用独特的教育方式让弘历开口说话,活泼聪明起来。教了三年后,潘仕权回到太常寺做钦天监。后来他几次想告老还乡未得恩准,直到父亲去世,借丁忧三年机会向皇上恩准其告老还乡。乾隆为感谢恩师,赐七顶官帽,潘仕权只选了 “见官高三级” 的圣谕。潘仕权回乡后,为荆坪村的文化、经济做出很大贡献,当地建有 “下马亭”,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荆坪古村还有潘仕权的故居,现只剩下几堵残墙,大门保留着 “居仁由义” 的题额和 “随处体认天理,出门如见大宾” 的楹联。

(六)吴天保

吴天保,元代少数民族起义领袖,元朝后期靖州路(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苗族。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 年)闰十月,吴天保反元,攻陷黔阳县。至正七年七月,攻陷溆浦县、辰溪县等县。九月攻打宝庆路,湖广行省右丞相沙班军败死。吴天保众至六万,继续攻打沅州路,攻陷武冈路。十一月,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苟尔率兵讨伐吴天保,吴天保攻陷靖州。至正九年三月,吴天宝率部再攻沅州路,十二月攻辰州路。至正十五年八月,吴天保死,其部众据荣阳反元,归降刘福通。吴天保起义过程中,曾五次率众攻打沅州,三次打下武冈,势力延及宝庆路,并杀湖广行省右丞沙班于军中。其起义军在零溪经营近三年,修建了双狮屯古城堡作为防卫设施。后明、清两朝在今三桥村所在地设零溪巡检司,双狮屯古城堡成为驻军的练兵场所。

三、名人贡献与影响

(一)相单程

在政治方面,相单程因家乡大旱、民不聊生且贪官污吏横行而挺身而出,率领壮勇起事,夺关据县,引起了广泛的响应,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反抗精神。他的起义行动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让统治者不得不重视百姓的疾苦和诉求。

在文化方面,相单程的起义虽然并非直接的文化贡献,但他的事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民众的渴望,成为了后世研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素材。

在军事方面,相单程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和对敌军情况的了解,采用巧妙的战术,先后击败了多支前来镇压的汉军。他的军事才能和勇气,为怀化地区乃至全国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他的反抗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为争取公平、正义而奋斗。

(二)宋均

政治贡献上,宋均在多个地方担任官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在辰阳任上,他兴办学宫,开启民智,推动了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培养人才、提升民众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其他地方任职时,他也积极治理,如在九江太守任上解决猛虎为患问题,展现出卓越的治理能力。

文化方面,宋均自幼喜欢儒家经典,擅长辩论和质疑,他的学识和思想对当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提倡移风易俗,禁止铺张浪费的祭祀活动,为文化的进步和文明的传承做出了努力。

宋均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怀化地区,他的为官之道和品德风范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事迹成为后世官员的榜样,激励着他们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满朝荐

政治贡献方面,满朝荐在担任咸宁知县期间,敢于惩处税监梁永纵容吏役抢劫儒生财物的行为,展现出了刚正不阿的政治品质。他在面对朝廷内部党派之争激烈、国家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上疏奏言 “时事十可忧,八可怪”,切中时弊,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担当。

文化方面,满朝荐的上疏和言论反映了他对时政的深刻洞察和思考,为后世研究当时的政治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满朝荐的影响在于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在面对不公和困境时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而抗争。他的事迹也成为了怀化地区乃至全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四)向达

在文化方面,向达致力于对汉籍文献的检索和研究,尤其是在敦煌写卷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向达针对个别名流随意剥离洞窟壁画的行为,发表《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及其连带的几个问题》,提出将千佛洞收归国有,设立管理、研究机构,展现了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责任感和前瞻性。

向达的贡献和影响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世的文化研究和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就和精神激励着无数的学者和文化工作者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努力奋斗。

(五)潘仕权

在文化方面,潘仕权自幼聪明过人,尤精象、数、音律、八卦,著有《学庸一得》《大乐无音》《洪范补注》等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为皇宫中的御用风水先生,潘仕权掌管礼乐,对宫廷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潘仕权回到家乡后,为荆坪村的文化、经济做出很大贡献,他的事迹成为了怀化地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激励着后人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六)吴天保

在政治方面,吴天保领导的起义反抗了元朝的统治,他率领起义军多次攻打沅州、武冈等地,势力延及宝庆路,给元朝的统治带来了沉重打击。

吴天保的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百姓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精神,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他的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他的勇敢和反抗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为争取自由、平等而奋斗。

四、结语

怀化古代名人如璀璨星辰,照亮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天空。他们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杰出贡献,更在于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对后人的深远启示与激励。

相单程以反抗精神,为百姓疾苦挺身而出,他的勇气激励着后人在面对不公时勇敢抗争。宋均为官清廉,兴办学宫,推动文化发展,其品德成为后世官员的榜样。满朝荐刚正不阿,直言进谏,他的担当精神鼓舞着后人坚守正义。向达致力于文化研究与遗产保护,为后人树立了学术追求的典范。潘仕权以其才学和贡献,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吴天保的起义虽败犹荣,展现了勇敢反抗的精神。

这些古代名人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何种时代,都要有勇气为正义而战,为百姓谋福祉,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他们的精神将激励着怀化人民乃至更多的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