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怀化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2
2025-03-25
在湖南怀化的山水之间,隐匿着一座充满神秘色彩与浓郁民族风情的古老苗寨 —— 地笋苗寨。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的发源地,是《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取景地,更是无数游客心驰神往的民俗文化圣地。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它的历史、领略它的特色、感受它的风土人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笋苗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开启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
地笋苗寨的历史,犹如一首古老而深沉的长歌,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淌。早在 1000 多年前的唐宋时期,这片土地上就已有苗民居住 ,尽管那时还没有文字记载他们的生活点滴,但他们已然在这片山水之间,开启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篇章。
时光流转至明洪武年间,地笋苗寨逐渐形成较大规模,正式进入史书记载的视野。这里的苗族系湘黔边境的 “锹里” 苗族之一支,被外人称作 “花衣苗” ,因其从头到足穿戴饰花而得名。《渠阳边考》中曾记载靖州 “渠阳治境诸夷种落”,有 “生苗、熟苗、峒蛮” ,而地笋苗寨的苗族正是其中独特的存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地笋苗寨历经风雨洗礼。清光绪以前,它属于当时上中下三锹的中锹,后来上中下锹合并成三锹里,民国时建三锹乡。新中国建立初期,地笋村由于面积较广,还曾单设地笋乡,撤区并乡以后成为三锹乡最大的一个村。百余年前,地笋村一度成为周边团寨的中心,这里有当时最大的榨油坊和水车,还有两所学校,庙宇的香火也最为鼎盛,更有靖州苗族历史上极具意义的古碑刻 —— 禁止 “舅霸姑婚” 的永乐岩田石碑,见证着苗寨的社会变迁与文明进步 。然而,民国时的匪患给苗寨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房屋大部分被烧毁,但顽强的苗家人并未被灾难打倒,重建的团寨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延续着千年的烟火传承。
传说中,一群苗族先民翻山打猎来到此地,猎狗跑到湾底沾了一身浮萍,苗民由此发现湾底有水,适合居住,便搬来定居,这个地方就是如今地笋苗寨所在地 “水竹湾” 。这个美丽的传说,为苗寨的起源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浪漫的色彩,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苗家人指引的家园。
地笋苗寨不仅是苗族同胞的聚居地,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的主要传承地和重要展示基地。苗族歌鼟历史源远流长,它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从百鸟齐鸣、蝉虫合唱、流水潺潺、林声涛涛等大自然 “和声” 中获取灵感,创造出的一种无伴奏多声部合唱形式 。它被誉为 “原生态多声部民族音乐活化石”,享有 “中国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活化石” 和 “深山瑰宝”“天籁之音” 的美誉。
靖州三锹一带素有 “山歌之乡” 的美誉,苗家人酷爱唱歌,他们把唱歌与种田、吃饭看得同等重要,“饭养命,歌宽心” 是苗家的口头语。在苗寨,唱歌是人们思想、感情、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劳作之余的休憩时光,还是重要的节日庆典,都少不了歌声的陪伴 。苗族歌鼟按其音乐载体分类,可分为茶歌、酒歌、山歌、担水歌、饭歌、款歌、嫁歌和三音歌八种 。歌词为七言四句或多句,语言以三锹乡吴姓苗族语言为主,其它姓氏语言为辅,大多采用比兴、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丰富,旁征博引,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流传久远的故事歌,有歌颂英雄人物事迹的叙事歌,有表达青年男女互诉衷情的情歌等等 。演唱形式大多由低声部先起歌,中高中部后进入,多个声部相互交替流动,仿佛是大自然与苗家人共同谱写的和谐乐章,展现着苗家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踏入地笋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错落有致的吊脚楼群 。这些吊脚楼因山就势,顺坡而建,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安置在这片土地上的艺术品。它们左右比翼,前后参差,构成了高山 “花衣苗” 团寨建筑的典型布局 。
地笋苗寨的民居选址十分讲究,遵循 “有山靠山、有岗靠岗、有溪依溪、有塘绕塘” 的原则 ,充分体现了苗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巧妙利用,以及上应苍天、下合大地的吉祥祈求 。寨子背靠青山,如同坚实的依靠;前依池塘,波光粼粼,增添了灵动之美;周边环绕小岗,仿佛天然的屏障;面绕溪水,潺潺流水带来生机与活力 ,真可谓是 “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而水称人心” 的风水宝地 。
寨中小岗暗合 “双龙抢宝” 之意,为苗寨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品字形分布的三口井暗合 “三才” 之局,体现了苗家人对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理解;依势而掘的八口池塘,意为 “镇水”,又配齐了风水 。走在寨中,脚下是石板路,路旁是古色古香的吊脚楼,木架青瓦,质朴而又典雅 。吊脚楼一般在斜坡上,把地削成 “厂” 字形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 ,而地笋村的吊脚楼更是别具一格,几乎不用整地,完全依照山势而建,以长短不一的木柱支撑 。有些房屋仅最里面的两根柱子在实地,其余都是靠木柱支撑,最长的木柱有 3 米多长,整个房子几乎夹在半空中 。房内还设有火塘,火塘上挂炕杆,上面挂满熏黑的腊肉、野味 ,傍晚时分,苗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吃饭饮酒喝茶对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
地笋苗寨坐落在靖州第二高峰的九龙山麓,享有 “九龙叠翠” 的美誉 ,是靖州十景之一 。这里林木茂盛,植被覆盖率高达 98%,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 。溪流纵横交错,清澈见底的溪水在山间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 ,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 。
漫步在苗寨中,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每一口呼吸都让人感觉身心愉悦 ,这里无疑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在城市中生活久了,被雾霾和喧嚣困扰的人们,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能够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这里堪称野生动植物生长的 “王国” ,是探寻原始次森林的好去处 。漫步其间,说不定还能邂逅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或是发现珍稀的植物,给旅程增添一份惊喜 。
苗族歌鼟:介绍被称为 “原生态多声部民族音乐活化石” 的苗族歌鼟,包括分类、曲调、演唱形式等。
地笋苗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的重要传承地,苗族歌鼟无疑是这里最璀璨的文化明珠 。它被誉为 “原生态多声部民族音乐活化石”,享有 “中国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活化石” 和 “深山瑰宝”“天籁之音” 的美誉 。
苗族歌鼟按其音乐载体分类,可分为茶歌、酒歌、山歌、担水歌、饭歌、款歌、嫁歌和三音歌八种 。茶歌是在各类喜事活动中,酒宴正式开席之前喝茶点或主客对歌前所唱的曲调 ,旋律嘹亮奔放、激越昂扬 ;酒歌则是在饮酒时所唱,歌词中常常表达着苗家人的热情好客和对生活的热爱 ;山歌是苗族男女青年 “坐茶棚”“坐夜”“玩山”、谈情说爱、交流感情时所唱的曲调 ,歌声悠扬婉转,娓娓动听 ;担水歌是姑娘们去担水时所唱,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饭歌是在吃饭时所唱,体现了苗家人对食物的感恩 ;款歌用于商议村寨大事、调解纠纷等 ,庄重严肃 ;嫁歌是姑娘出嫁时所唱,饱含着对家人的不舍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三音歌则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歌调,具有独特的韵律 。
其歌词为七言四句或多句,语言以三锹乡吴姓苗族语言为主,其它姓氏语言为辅 ,大多采用比兴、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丰富,旁征博引,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流传久远的故事歌,讲述着苗族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传奇经历 ;有歌颂英雄人物事迹的叙事歌,激励着后人传承先辈的精神 ;有表达青年男女互诉衷情的情歌,描绘着爱情的美好与纯真 。
演唱形式更是独特,大多由低声部先起歌,中高中部后进入,多个声部相互交替流动 。在演唱时,歌者们无需指挥,却能默契配合,仿佛是心有灵犀一般 。他们的歌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时而如潺潺溪流,时而如澎湃海浪 ,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
传统习俗:讲述玩山会友、茶棚相亲、抢亲等习俗,以及 “四八姑娘节”“苗年节” 等节日活动。
除了苗族歌鼟,地笋苗寨还有许多极具民族风情的传统习俗 。玩山会友是苗族青年男女的一种社交活动 ,他们在农闲时,相约来到风景秀丽的山上,唱歌跳舞,交流感情 。在这个过程中,青年男女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寻找心仪的对象 。
茶棚相亲则是苗族特有的一种相亲方式 。在苗寨中,有专门的茶棚,青年男女们会来到这里,以歌为媒 。姑娘们会用歌声询问小伙子的情况,小伙子则要用机智的回答和美妙的歌声赢得姑娘的芳心 。这种浪漫而又充满趣味的相亲方式,让爱情在歌声中悄然绽放 。
抢亲也是苗族的传统习俗之一 ,当然,现在的抢亲更多的是一种表演性质的活动,为游客展示苗族独特的婚俗文化 。在抢亲过程中,男方会组织一群人去女方家 “抢亲” ,女方则会设置各种障碍,双方斗智斗勇,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
在苗寨,还有两个重要的节日,“四八姑娘节” 和 “苗年节”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 “四八姑娘节” ,是为了纪念苗族的一位女英雄而设立的 。这一天,苗家姑娘们会穿上盛装,吃黑米饭、喝烧米酒、唱大歌 。黑米饭是用当地的一种植物汁液浸泡糯米蒸制而成,色泽乌黑,香气扑鼻 ,据说吃了黑米饭可以驱邪祈福 。
农历十二月初一至初三的 “苗年节” ,则是苗家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在这几天里,苗家人会打糍粑、杀年猪,准备丰盛的美食 。大家还会穿上传统的苗族服饰,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寨子里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苗族歌舞表演、芦笙比赛等 ,热闹非凡 。
来到地笋苗寨,自然不能错过这里的美食和特产 。苗家的美食以原生态、口味浓郁著称 ,每一道菜都蕴含着苗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恩 。
黑米饭是苗寨的特色美食之一 ,前文已经提到,它不仅口感软糯,而且具有独特的香气和丰富的营养 。糍粑也是苗家人喜爱的传统美食 ,用糯米蒸熟后捣制而成,可甜可咸 。可以直接食用,感受糍粑的软糯香甜 ;也可以煎、炸、烤,配上白糖、芝麻等调料,味道更加丰富 。
油茶是苗家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也是招待客人的佳品 。它是用茶叶、花生、芝麻、姜等原料炒制后煮成的 ,香气浓郁,口感醇厚 。喝上一碗油茶,既能提神醒脑,又能驱寒保暖 。
腌鱼和辣椒炒腌肉也是苗寨的特色菜肴 。腌鱼是将鲜鱼用盐、辣椒等调料腌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而成 ,鱼肉鲜嫩,味道酸辣可口 。辣椒炒腌肉则是将腌制好的猪肉切成薄片,与辣椒一起炒制 ,香味四溢,让人食欲大增 。
除了美食,苗寨还有许多特产 。苗家腊肉是用农家新鲜土猪肉熏烤而成 ,对木柴和火候非常讲究 。熏烤时,把腌制好的腊肉挂在高炕火塘之上,不断地将松果、茶壳、桔皮等放入火塘,小火慢熏 1 个月以上 ,这样熏烤出来的腊肉不仅干香,还多了一份茶果和木柴的清香 。苗家米酒也是一绝 ,用当地的优质糯米酿造,口感醇厚,香甜可口 ,适量饮用,还能舒筋活络 。此外,还有菜籽油、茶油等特产,都是绿色健康的好东西 。
地笋苗寨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部的三锹乡 ,属云贵高原支脉的九龙山麓 ,地理海拔为 431 米 。这里气候清凉,四季宜人,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人们打造的避暑胜地 。它距靖州县城 38 公里 ,西进 13 公里便能抵达黔东南境 ,有等级公路通达 ,交通十分便利 ,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都能轻松抵达 。
从怀化市区出发,沿着蜿蜒的公路前行,一路上山峦起伏,绿树成荫 。当你渐渐靠近地笋苗寨,便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清新与宁静 。远处的九龙山巍峨耸立,仿佛是一位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绿色的光芒 。
走进地笋苗寨,你会发现它被群山环抱,仿佛是一个隐藏在山水之间的世外桃源 。寨子背靠青山,山上的树木为苗寨遮挡了夏日的骄阳和冬日的寒风 ;前依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吊脚楼 ,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周边环绕着小岗,这些小岗就像是天然的屏障,守护着苗寨的安宁 ;面绕溪水,溪水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 ,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 。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你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无论是漫步在山间的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还是坐在溪边,聆听着溪水的声音 ;又或是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白云 ,都会让你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地笋苗寨就像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一旦你踏入这里,就会被它的美丽和宁静所吸引,流连忘返 。
对于亲子家庭来说,地笋苗寨是一个充满欢乐与教育意义的成长体验营 。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亲子游项目,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在这里的拍摄,更是让苗寨成为了亲子游的热门目的地 。孩子们可以去抢宿明星爸爸亲子房,感受明星家庭的住宿氛围 。还能与苗族同胞一起爬竹竿、滚铁环、打陀螺、下田摸鱼、骑高脚马、玩猪娘棋 ,体验苗家铁人三项竞技比赛 。这些传统的游戏项目,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在玩山会友的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结交新朋友,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而在茶棚相亲的体验中,他们可以了解苗族独特的婚恋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 。家长们也能在这些活动中,与孩子们一起互动,增进亲子关系 。夜晚,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吃着苗家的美食,听着苗族的故事,享受着温馨的亲子时光 。
地笋苗寨无疑是民俗文化爱好者的天堂 ,这里丰富的民俗文化,能满足爱好者们的求知欲 。苗族歌鼟那独特的多声部合唱形式,仿佛是一部活着的音乐史书 ,让爱好者们沉浸在苗族音乐的海洋中 。他们可以深入了解苗族歌鼟的分类、曲调、演唱形式,以及背后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传统习俗中的玩山会友、茶棚相亲、抢亲等,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让民俗文化爱好者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苗族社会 。他们可以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这些习俗的魅力 。“四八姑娘节”“苗年节” 等节日活动,更是民俗文化的盛宴 。在 “四八姑娘节”,爱好者们可以品尝黑米饭,感受苗族人民对女英雄的敬仰之情 ;在 “苗年节”,他们可以与苗家人一起打糍粑、杀年猪,体验苗族新年的热闹氛围 。
这里的吊脚楼建筑、传统手工艺品等,也都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民俗文化爱好者们可以仔细观察吊脚楼的建筑结构和装饰风格,了解苗族人民的居住文化 。还可以学习苗族的刺绣、挑花、纺织、蜡染、剪纸等传统手工艺,亲手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苗族手工艺品 。
地笋苗寨独特的建筑和自然景观,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错落有致的吊脚楼群,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早晨,阳光洒在吊脚楼上,金色的光芒与木质的结构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光影画卷 。摄影爱好者们可以用镜头捕捉这一瞬间,记录下吊脚楼的独特韵味 。
寨中的古井、花街、石板路,以及陆续恢复建设的山门、寨门、花桥、鼓楼、水车、凉亭等建筑,都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在这些建筑前,摄影爱好者们可以拍摄出具有历史韵味的照片 。他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和光线,展现这些建筑的独特魅力 。
自然景观更是摄影爱好者们的最爱 。九龙叠翠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溪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在山林中,摄影爱好者们可以拍摄到珍稀的动植物,记录下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苗寨上,整个苗寨被染成了金黄色 ,此时拍摄的照片,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
对于休闲度假者来说,地笋苗寨是一个能让他们享受宁静时光的世外桃源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宁静的氛围和舒适的环境 。漫步在苗寨的石板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鸟儿的歌声,让人感觉身心愉悦 。
在吊脚楼里住上一晚,体验苗族的居住文化 。夜晚,躺在柔软的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声,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清晨,在阳光的照耀下醒来,推开窗户,便能看到美丽的山水风光 。来到溪边,坐在石头上,看着溪水潺潺流淌,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或者在寨子里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泡上一杯茶,读一本好书,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
从怀化前往地笋苗寨,交通方式多样,各有其独特的便利与乐趣。若选择乘坐火车,怀化到靖州县城有 K747 等车次,耗时约 2 小时,沿途可以欣赏窗外的田园风光,感受旅途的悠闲 。也可以在怀化汽车南站乘坐快巴,从 6:40 至 17:10 均有发车,半小时一趟,票价 48 元 / 人 ,乘坐快巴能更快速地抵达,节省时间。
到达靖州县城后,前往地笋苗寨也很方便 。可以在靖州汽车站乘坐至地笋苗寨路口的长途车,发车时间为 9:00、12:00、14:00、14:30、16:30 ,返回靖州的发车时间为 7:00、9:00、9:30、12:00、15:00 。自驾的话,从怀化方向走包茂高速公路,在太阳坪渠水大桥从甘棠 / 太阳坪 / G209 出口离开,转入 G209 行驶,在响水村转入 X074,到坳上镇转入 X076,行驶至地笋村即可 。一路上,随着道路的延伸,周边的景色也从城市的繁华逐渐转变为乡村的宁静与自然,让人充满期待 。
地笋苗寨内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寨子里不少农户热情地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 。这里的住宿价格实惠,一般 30 元 / 床 。虽然房间可能没有特别豪华的设施,但却充满了质朴的韵味 。一个房间通常能住 4 名游客,不过可能没有独立洗漱设施 ,但这也让游客能更深入地体验苗寨的生活 。在这里,夜晚可以伴着虫鸣声入睡,清晨在鸟儿的歌声中醒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
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当地的饮食禁忌 。在这里吃饭,忌说 “不要了”,要说 “吃饱了” ,这简单的语言习惯背后,蕴含着苗家人对食物的尊重和对客人的热情 。在苗家,食物是生活的馈赠,表达 “吃饱了” 既体现了对食物的珍惜,也是对主人辛勤准备美食的尊重 。此外,还要注意其他饮食相关的禁忌,如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场合,食物的摆放、食用顺序等都有特定的讲究 。
地笋苗寨的苗族居民受原始 “万物有灵” 的宗教信念影响,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特别信神信鬼 。作为游客,一定要尊重当地人的信仰 ,不要妄自去评论 。无论是在参观庙宇、祭祀场所,还是与当地居民交流宗教相关的话题时,都要保持敬畏之心 。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文化习俗,比如在参与玩山会友、茶棚相亲等活动时,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和礼仪 ,以礼待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收获美好的旅行体验 。
由于前往地笋苗寨的山路弯道较多,如果容易晕车,记得提前准备好晕车贴 ,这样可以让你更舒适地欣赏沿途的美景 。同时,在出发前了解景区的活动时间安排也很重要 。比如苗族歌鼟的表演时间,“四八姑娘节”“苗年节” 等节日的具体庆祝时间 ,提前规划好行程,就能不错过这些精彩的活动 ,让你的旅行更加充实和有趣 。在游玩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让地笋苗寨始终保持它的美丽与宁静 。
地笋苗寨,这座隐匿在湖南怀化山水间的千年苗寨,宛如一首古老的诗篇,一幅绚丽的画卷,一曲动人的乐章 。它有着千年的历史沉淀,苗族歌鼟的悠扬旋律在岁月中回响 ;它有着独特的风情,吊脚楼的古朴、自然景观的秀丽、民俗文化的多彩、美食特产的诱人,无一不让人心驰神往 。它地理位置优越,虽处山水之间,却交通便利 。无论是亲子家庭、民俗文化爱好者、摄影爱好者,还是休闲度假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
当你踏入这片土地,便能感受到它的热情与包容 。在这里,你可以放下城市的喧嚣与疲惫,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可以与苗族同胞一起唱歌跳舞,品尝美食,体验传统习俗 。可以用相机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让这些回忆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
如果你渴望一场与众不同的旅行,渴望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渴望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那么地笋苗寨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来吧,走进地笋苗寨,开启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