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芋头古侗寨攻略

2025-04-01

一、走进芋头古侗寨

在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西南方向,距离县城仅仅 9 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 芋头古侗寨。它地处东经 109°42',北纬 26°54',位于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百里侗文化走廊的西北部 ,像是一颗遗落在深山里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芋头古侗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悠悠岁月中,它经历过顺治年间的火灾,又在复建后重焕生机,形成了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山体自然分叉布置的 7 个聚居群。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清乾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修建与维护,使得古侗寨依然完整地保留着明朝的建筑格局和清代中期的建筑实物,宛如一部生动的历史建筑教科书。

作为展示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里居住着 184 户人家,共 868 位村民,全是侗族同胞,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侗族生活方式。当你踏入这片土地,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文化博物馆,鼓楼、门楼、芦笙场、古井、凉亭、萨岁坛、古墓葬群、民居木楼及青石板驿道等建筑一应俱全,它们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古朴而宁静的田园画卷,向世人诉说着侗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二、千年岁月沉淀的历史

漫步在芋头古侗寨,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块石板、每一座建筑都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明洪武年间,600 多年的时光流转,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沾染了岁月的韵味。

相传,明朝洪武元年(1368 年),一位姓杨的侗族青年带着猎狗赶山,当来到芋头界一带时,猎狗突然在一块草坪上趴下,怎么也不肯离开。青年无奈之下,许下承诺:“我向空中抛食三次,你若能接住,我们便在此定居。” 神奇的是,猎狗每次都稳稳地接住了食物,青年信守诺言,在此砍树搭棚,开启了芋头古侗寨的历史篇章 。明洪武十一年(1378 年),青年与一位逃难躲进山里的女子结为夫妻,这位姑娘能歌善舞,相传芦笙表演技艺就是由她带到这里的。此后,夫妻二人辛勤劳作,生儿育女,逐渐繁衍出杨姓宗室,为古侗寨奠定了最初的人口基础 。

然而,古侗寨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清顺治年间(1644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几乎将整个寨子化为灰烬 。但侗族人民并没有被灾难打倒,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家园的热爱,在废墟上重新建设。这次复建,不仅让古侗寨重焕生机,还形成了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山体自然分叉布置的 7 个聚居群,独特的布局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

在随后的岁月里,古侗寨不断发展完善。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芋头廻龙桥、牙上鼓楼、龙氏鼓楼等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侗族文化的象征,它们的出现,让古侗寨的建筑风格更加鲜明 。清道光、光绪年间,又分别修建了田牛鼓楼、芦笙古楼、龙门,并对古驿道街道进行了维修,使得古侗寨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文化氛围也愈发浓厚 。

2001 年 6 月 21 日,对于芋头古侗寨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古侗寨历史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座隐藏在深山里的瑰宝。如今,芋头古侗寨已成为展示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神秘魅力 。

三、不可错过的特色亮点

(一)建筑之美

踏入芋头古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独具特色的 “干栏式” 吊脚楼 。这些木楼沿着山势和山谷的走向,因地制宜地布局,形成了独特的 “山脊型” 与 “山谷型” 格局模式 。它们仿佛是从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

吊脚楼一般分为三层,底层通风防潮,用于存放农具、饲养牲畜;中层宽敞明亮,是一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顶层则用来储存粮食和杂物 。木楼的建造工艺精湛,全木结构,不施一钉一铆,仅凭工匠们巧妙的榫卯技艺,就能将一根根木头组合成稳固而美观的建筑 。楼檐下的雕花、栏杆上的图案,无不展现着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

除了吊脚楼,鼓楼也是芋头古侗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现存的 4 座鼓楼各具特色,崖上鼓楼奇险,一半搭于崖上,下塞大小各异的石块;一半悬空,靠长短不一的 16 根梨木柱子支撑,最高的地方 9.1 米高,仿佛是一座 “侗寨悬空寺”,让人不禁为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而惊叹 。芦笙鼓楼则雄壮华丽,为九层密檐攒尖芦笙顶木楼,雕梁画栋,每层檐下都彩绘着侗族人民生活劳作的场景,翘檐上雕刻的龙凤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

风雨桥也是古侗寨的一大亮点 ,现存的 3 座风雨桥中,芋头廻龙桥最为著名 。它横跨在芋头溪流之上,采用伸臂悬梁式结构,造型独特,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水面 。桥身加顶覆盖,筑有板墙,既能遮风挡雨,又可供行人休憩 。桥眉、横梁、板墙之上绘有精美的图案和传说故事,色彩鲜艳,充满了艺术气息 。在侗族的传统观念中,廻龙桥起着守财守寨的作用,它寓意着桥如长龙,屹立水上,水至龙回,护卫着村寨的安宁与繁荣 。

(二)民俗风情

芋头古侗寨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欢乐和神秘的世界 。这里的传统节庆活动众多,每一个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萨是侗族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一,萨岁是侗族崇拜的最高女神,被视为侗族的祖先和保护神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全寨人都会身着盛装,齐聚在萨岁坛前,举行庄严而神圣的祭萨仪式 。人们献上祭品,祈求萨岁保佑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仪式结束后,大家还会跳起欢快的芦笙舞,唱起动听的侗歌,整个寨子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

闹春牛也是侗寨的一项传统习俗,每年正月,村民们会用竹篾、稻草、帆布等扎制 “春牛”,然后身着侗族传统民族服饰,舞着 “春牛” 走村窜巷 。“闹春牛” 主要模拟侗族群众在春耕春种中劳作的景象,同时通过拜 “春牛” 的形式,寄托侗乡人民对新年的祝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六畜兴旺 。活动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春牛” 在乡亲们的舞动下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在田间劳作,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劳动的喜悦 。

侗锦是侗族的特色手工艺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芋头古寨至今仍保留着手织侗锦的传统,许多老人都有着精湛的手织侗锦手艺 。侗锦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轧棉、纺纱、染纱、绞纱、绞经、排经、织锦等十多道工序 。织锦时,艺人以经线作底,纬线起花,通经通纬织造,用黑白棉线织造而成的是 “素锦”,用黑白线和彩线交织成花而成的是 “彩锦” 。侗锦的图案精美,常见的有人字形、十字形、口字形、之字形、米字形、万字形等,以鸟、兽、虫、鱼、花、人、楼等为主体,表现远古传说、图腾神话、日常生活等内容 。每一幅侗锦都蕴含着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侗族文化的艺术结晶 。

在芋头古侗寨,芦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芦笙,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侗族人民传承文化和社交的重要媒介 。芦笙节是侗寨的盛大节日之一,每年八月十五,侗寨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芦笙场,吹奏芦笙,跳起芦笙舞 。芦笙的声音悠扬动听,舞者们的动作整齐划一,节奏明快,他们用欢快的舞蹈和美妙的音乐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芦笙节上,还会举行芦笙比赛,各个村寨的芦笙队都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一决高下,场面十分激烈 。

四、最适合这些人来打卡

芋头古侗寨独特的魅力,使其成为不同人群心仪的旅游目的地 。如果你是一个历史文化爱好者,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历史文化宝库 。每一块古老的石板、每一座历经风雨的建筑,都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 。你可以漫步在古驿道上,想象着当年侗族先民们的生活场景;也可以走进古老的鼓楼,聆听那些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存在 。

对于那些在城市的喧嚣中疲惫不堪,渴望逃离快节奏生活,追求宁静慢生活的人来说,芋头古侗寨无疑是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 。你可以在清晨的鸟鸣声中醒来,推开窗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山间的微风拂面 。白天,漫步在宁静的小巷,欣赏着田园风光,与热情好客的侗族村民聊聊天,了解他们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晚上,躺在柔软的床上,听着窗外潺潺的溪流声,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种宁静、悠闲的生活,能让你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滋养 。

摄影爱好者们更是不能错过芋头古侗寨,这里简直就是他们的天堂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上,整个寨子被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袅袅炊烟从屋顶升起,与山间的雾气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随便一拍都是大片。傍晚,夕阳的余晖将鼓楼和风雨桥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为它们勾勒出金色的轮廓,此时,光影交织,极具层次感 。无论是精美的建筑细节,还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民俗场景,又或是那淳朴善良的村民的笑容,都是镜头下绝佳的素材 。在这里,你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巧,只需要按下快门,就能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 。

五、游玩贴心指南

(一)交通方式

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可在通道县内 “通道汽车站” 乘坐【通道 - 皇都】公交车,在 “红香芋头路口” 下车,随后步行 2.5 公里即可抵达芋头古侗寨 。虽然这段步行路程稍显漫长,但沿途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你可以一边漫步,一边欣赏乡村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不过,步行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道路狭窄或车辆较多的路段 。

若你追求出行的便捷性,自驾或拼车前往也是不错的选择 。自驾的游客可通过导航软件输入 “芋头古侗寨”,按照指引前行即可 。途中道路状况良好,但部分路段可能较为狭窄,且弯道较多,驾驶时务必小心谨慎 ,注意控制车速。到达古侗寨后,景区设有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 ,停车费用也较为合理 。拼车的话,可以在当地的拼车平台或车站附近寻找拼车信息,与其他游客一起分摊费用,既能节省开支,又能结识新朋友 。但在选择拼车伙伴时,要注意自身安全,确保行程顺利 。

(二)门票信息

目前,芋头古侗寨线上购票价格实惠,成人票一般在 35 元左右 ,具体价格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旅游平台和促销活动有所波动 。此外,景区还设有一些优惠政策,儿童身高 1.2 米以下可免费入园,老人 70 周岁以上持相关证件也能享受免费政策 ,学生凭学生证则可以购买优惠票 。建议游客在出行前关注景区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的门票信息和优惠活动 ,这样可以节省一定的费用 。在购票时,要选择正规的购票渠道,避免购买到假票或高价票 。

(三)美食推荐

来到芋头古侗寨,一定不能错过侗族特色的合拢宴 。这是侗族人民招待客人的最高礼仪,当有贵客到来时,家家户户都会拿出自家的美酒佳肴,汇集到宴席地点,摆好长桌,共同招待客人 。合拢宴的菜品丰富多样,有酸鱼、酸肉、腌菜等侗族传统美食,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浓郁的民族风味 。吃饭前,众人会右手端着酒杯,左手挽着邻伴,唱着转转歌,喝着转转酒,围着长席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转归各自回原位后,再开怀畅饮 。这种热闹欢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

侗族的自酿糯米酒也不容错过 ,它口感醇厚,香气扑鼻,带有淡淡的甜味 。在品尝合拢宴时,搭配一杯自酿糯米酒,简直是人间美味 。不过,糯米酒虽然好喝,但也含有一定的酒精成分,饮用时要适量,切勿贪杯 ,以免影响后续的游玩 。

除了合拢宴和糯米酒,古侗寨还有许多特色小吃 。凉薯清甜多汁,口感脆爽,是解渴的佳品 ;粑粑种类繁多,有艾叶粑粑、玉米粑粑等,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野生猕猴桃虽然个头较小,但味道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 C,营养丰富 。这些特色小吃不仅美味,还能让你更好地了解侗族的饮食文化 。在品尝小吃时,要注意选择卫生条件较好的摊位,确保食品安全 。

(四)游玩路线规划

如果时间有限,一日游可以这样安排 :早上 8 点左右到达芋头古侗寨,首先参观古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 鼓楼和风雨桥 ,欣赏它们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刻艺术 。接着漫步在古驿道上,感受历史的韵味 ,途中可以参观萨岁坛,了解侗族的祭祀文化 。中午在寨子里品尝特色美食,体验侗族的饮食文化 。下午前往吊脚楼群,近距离观察侗族人民的生活起居,还可以参与一些民俗活动,如学织侗锦、吹芦笙等 。最后,在傍晚时分离开古侗寨,结束愉快的旅程 。

若有两天的时间,行程可以更加悠闲 。第一天,到达古侗寨后,先办理入住,放下行李 。然后游览鼓楼、风雨桥、古驿道等主要景点,晚上参加篝火晚会,与侗族人民一起唱歌跳舞,感受他们的热情 。第二天,早起欣赏古侗寨的晨景,呼吸清新的空气 。之后去参观侗锦作坊,观看侗锦的制作过程,还可以购买一些精美的侗锦作为纪念品 。下午去体验侗族的传统农耕活动,如插秧、割稻等(根据季节而定),感受劳动的乐趣 。晚上在寨子里品尝当地的农家菜,享受宁静的夜晚 。

(五)注意事项

芋头古侗寨是一个充满民族特色的地方,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参加祭萨等节庆活动时,要遵守活动的礼仪和规定,不要随意拍照或大声喧哗 。如果对活动有任何疑问,可以向当地村民或工作人员请教 ,他们会很乐意帮助你 。在与村民交流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

保护环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在古侗寨游玩时,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保持景区的整洁和美观 。同时,不要随意破坏景区的一草一木和古建筑,共同维护这片美丽的家园 。如果看到有垃圾,也可以随手捡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由于古侗寨位于山区,蚊虫较多,记得携带防蚊防虫用品,如驱蚊水、花露水等 ,以免被蚊虫叮咬 。山区的天气变化较大,早晚温差也比较明显 ,即使是在夏天,也最好带上一件外套,以防着凉 。此外,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走山路或参观古建筑时,要小心脚下,避免发生意外 。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向景区工作人员求助 。

六、写在最后

芋头古侗寨,这座隐匿在湖南怀化山水之间的古老村落,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无论是那古老的建筑,还是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都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去感受每一块石板路的温度,去聆听每一座鼓楼背后的故事,去品尝每一道特色美食的韵味,去体验每一项民俗活动的乐趣。芋头古侗寨就像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一次翻开,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动。

如果你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如果你对历史文化充满热爱,想要探寻民族文化的奥秘;如果你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想要捕捉那些绝美的瞬间,那么,芋头古侗寨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收拾行囊,踏上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吧,让芋头古侗寨的美好,成为你心中难忘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