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黔阳古城攻略

2025-04-07

黔阳古城在哪里

黔阳古城,这座隐匿于湖南怀化洪江市西部的历史瑰宝,犹如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它享有 “滇黔门户” 和 “湘西第一古城” 的盛誉,地理坐标为东经 109°10',北纬 27°10',地处沅水河畔、潕水之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和重要的商贸枢纽 。

古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清水江、潕水河宛如两条奔腾的巨龙,从遥远的贵州、广西大山脉蜿蜒而来,在此交汇,共同孕育出万里长江的一大支流 —— 沅水。这独特的山水格局,不仅赋予了黔阳古城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更使其拥有了便捷的水运交通,成为连接湘、黔、滇等地的重要水上通道 。站在古城的城墙上,俯瞰着悠悠流淌的沅水,仿佛能看到昔日商船往来、千帆竞发的繁华景象 。

黔阳古城的交通十分便捷,这也为游客们的到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距湘西交通枢纽怀化市仅 40km,无论是选择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都能轻松抵达。从省会长沙市出发,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向西,大约 418km 的路程,便可投入这座古城的怀抱。而离它仅 40km 的芷江飞机场,更是架起了与外界沟通的空中桥梁,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可以乘坐飞机抵达芷江,再转车前往黔阳古城,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

此外,枝柳铁路穿境而过,209 国道纵贯全城,湘桂、洪黔、安黔、双芷等交通要道在此相连,让黔阳古城与周边地区紧密相连。无论是乘坐火车,感受铁轨与车轮碰撞的节奏,还是驾车行驶在国道上,欣赏沿途的风景,都能让你在前往古城的途中,对这座神秘的古城充满期待 。

2200 年的历史沉淀

黔阳古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公元前 202 年,汉高祖刘邦在这片土地上设置了镡成县,开启了黔阳古城长达 2200 多年的建城史,其建制历史比云南丽江古城早 1400 年,比湘西凤凰古城早 900 年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镡成县作为武陵郡下辖的一个县城,虽规模相对较小,但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最初的印记 。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更迭,黔阳古城的归属和名称也在不断变化。东晋时期,它划归舞阳县管辖;南北朝时,舞阳县更名为漂阳县;南梁时期,因县城东有龙棚山,又改名为龙欄县 。然而,隋朝时期龙欄县被废除,其地域并入沅陵郡,黔阳古城的发展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

直到唐朝,这座古城迎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唐武德七年,龙檦县得以恢复,隶属于辰州。唐太宗贞观八年,将龙檦中的 “檦” 改为 “标”,并以龙标置巫州,龙标县成为巫州的治所 。此时的龙标县,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就曾被贬为龙标县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使得龙标县声名远扬 。

北宋时期,当朝统治者派人考察此地,将其命名为黔江城。北宋元佑五年,又将竹滩、洪江二寨隶属于黔阳县。这一时期,黔阳古城的城区大多分布在龙标山周围,公共建筑也开始修建,芙蓉楼、文庙、普明月寺、宝山书院等相继落成,为古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

明朝是黔阳古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朱元璋在位时,将黔阳、麻阳二县隶属于沅州,并设巡抚加以管制。明朝景泰年间,增设竹滩、黔阳二区,城外筑起了护城墙,墙体全部用石头砌成 。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古城的军事防御能力,也标志着古城格局初步形成。此后,明朝还加大了市政工程建设,修建了衙署、钟鼓楼等建筑,使得古城的功能更加完善 。

清朝乾隆年间,沅江升为沅江府,管辖麻阳、芷江、黔阳三个县区。民国时期,湖南省第四行政区专员管理黔城区。这一时期,黔阳古城进入了经济建设的繁荣时期,城市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环、两轴、两心” 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功能分区逐步完善,新街、河街等有规模的街道也逐步形成,商业活动日益繁荣 。

1949 年 10 月 3 日,黔阳解放,同年 11 月 1 日,成立黔阳县人民政府,县治搬迁安江后,黔城改为乡级镇,1960 年改为建制镇 。1997 年,国务院批准原黔阳县与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市治设黔城镇 。1998 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黔城镇与黔城乡合并,设立新的黔城,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 。从此,黔阳古城翻开了新的篇章,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着它的历史文化 。

黔阳古城有什么特色

明清建筑博物馆

踏入黔阳古城,仿佛穿越时空,步入了一座璀璨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这里的明清街巷格局保存完好,犹如一幅古老的画卷,向人们展示着往昔的繁华与宁静 。

古城内,南北两条主要街道构成了鱼骨状的道路系统,九街十八巷纵横交错,仿佛是古城的脉络,串联起了各个角落的故事 。走在这些街巷中,脚下是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历经岁月的打磨,石板表面光滑如镜,却又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路旁的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每一座建筑都像是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静静诉说着过去的时光 。

南正街是古城的商业中心,也是古建筑群的代表之一 。这条全长 156 米的街道,以青石板铺就,两侧的店铺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店铺的门板多为木质,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传统的手工艺品店、特色小吃店、茶馆等,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

除了南正街,古城内还有众多的庙宇宫寺和宗祠 。万寿宫,这座宏伟的建筑,是江西商人在黔阳古城的会馆,建筑风格融合了江西和湘西的特色,飞檐卷棚,气势恢宏 。走进万寿宫,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江西商人在此聚会、洽谈生意的热闹场景 。文庙,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建筑庄重典雅,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依次排列,体现了古代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宗祠是家族祭祀和议事的地方,每一座宗祠都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记忆,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精致华丽 。

这些明清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 。它们就地取材,大量使用红砂石、青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材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同时,建筑中还融合了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色,如窨子屋、晒楼等,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漫步在古城中,欣赏着这些古建筑,仿佛置身于一个建筑艺术的殿堂,让人不禁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折服 。

历史名人足迹

黔阳古城,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不仅拥有着古朴典雅的建筑风貌,更因众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而熠熠生辉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和传世的诗篇,为古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

唐代 “诗家天子” 王昌龄,无疑是与黔阳古城渊源最深的历史名人之一 。唐玄宗天宝七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来到了这座偏远的小城 。尽管仕途失意,但王昌龄并未消沉,他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时光,以 “一片冰心在玉壶” 的高洁品格,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敬重与爱戴 。在龙标任职期间,王昌龄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 。如今,站在芙蓉楼前,望着悠悠沅水,仿佛还能看到当年王昌龄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场景 。

除了王昌龄,唐代的高力士也曾被贬至黔阳古城 。据清同治年间的《黔阳县志》记载,唐肃宗上元元年,高力士因被李辅国陷害,被流放到偏远的南蛮之地巫州 。民间传说次年三月初三,高力士随着朝拜的人群来到与黔城一江之隔的鳌山寺进香,见郊外荒芜的田园和野地里长满荠菜,但是无人采摘,与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人们对荠菜的喜好形成了鲜明对比,联想起自己的遭遇和处境,于是触景生情赋诗一首:“两京秤斤买,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应不改”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高力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他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精神 。

在黔阳古城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名人留下了足迹 。清代龙启瑞随父亲黔阳县令龙光甸在黔城居住多年并及第状元,留下了 “一片冰心在玉壶” 的篆书碑文 。书法家王继贤生于黔城,今尚存 “妙书鸿戏秋江水,佳句风行晓苑花” 一联碑刻藏于芙蓉楼 。这些历史名人的故事和诗篇,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黔阳古城的历史画卷中,让这座古城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感 。

独特民俗文化

黔阳古城,这座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历史名城,不仅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城的每一寸土地上,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

目连戏、傩戏、阳戏等民间戏曲,是黔阳古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连戏,作为一种融历史、艺术、宗教和民俗为一体的戏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中国戏剧的 “活化石” 。它起源于佛教故事,讲述了目连救母的传奇经历,通过精彩的表演,向人们传递着孝道和善恶有报的思想 。傩戏,则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其表演风格独特,演员们戴着各种面具,载歌载舞,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阳戏以其欢快的节奏、生动的表演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古城的戏台上便会上演这些精彩的戏曲,吸引着众多观众前来观看,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

沅江号子、渔鼓等民间音乐舞蹈,也为黔阳古城的民俗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沅江号子是船工们在沅水行船时所唱的劳动号子,其旋律激昂有力,节奏明快,充满了力量感 。船工们随着号子的节奏,齐心协力地划船,喊出的号子声在沅水河畔回荡,成为了沅水流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渔鼓则是一种说唱艺术,表演者手持渔鼓和简板,边敲边唱,讲述着民间故事和传说 。其唱腔优美,曲调悠扬,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故事,也有生活琐事,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

除了民间戏曲和音乐舞蹈,黔阳古城还有着独特的楚巫习俗 。“祭杨公” 是当地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人们通过祭祀杨公,祈求平安、丰收和幸福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举行庄重的仪式,献上祭品,表达对杨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放歌灯” 则是一种充满浪漫色彩的习俗,每到夜晚,人们会在沅水河畔放上一盏盏歌灯,让它们随着河水漂流 。歌灯上写着人们的心愿和祝福,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黔阳古城适合谁去

黔阳古城,宛如一座历史与文化交织的宝藏,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同类型的游客前来探寻它的奥秘 。

对于热爱历史文化的游客来说,黔阳古城无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这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 。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扇雕花窗,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走在古城的街巷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城内的历史遗迹众多,普善寺、望岳阁等,它们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游客们驻足观赏 。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古城内丰富的诗词碑刻,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这里留下的千古名句,让人们在吟诵中,领略到古人的才情与心境 。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品味文化,黔阳古城都能满足游客们的需求 。

如果你渴望远离城市的喧嚣,寻找一份宁静与淡泊,黔阳古城绝对是一个理想的去处 。这里没有如织的游客,没有商业化的喧嚣,只有岁月的从容和安逸的生活 。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微风拂面,带着些许凉意,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古城的角落里,找一家安静的茶馆,坐下来,品一杯香茗,看着窗外的古街古巷,感受着时光的缓缓流淌 。或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登上古城墙,俯瞰整个古城,看着晚霞染红了天空,心中涌起一股宁静与祥和 。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享受生活的美好 。

黔阳古城也是亲子家庭出游的绝佳选择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游玩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期间,古城会举行传统祭灶仪式,庄重而有趣,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 。传统戏曲表演,如目连戏、傩戏、阳戏等,让孩子们近距离欣赏到非遗文化的精彩 。此外,古城内众多的诗词碑刻,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吟诵经典诗词,感受诗词之美 。在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泥塑等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造力 。亲子家庭还可以一起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中,探寻明清建筑的奥秘,感受古城的历史韵味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

游玩黔阳古城的注意事项

开放时间与门票

黔阳古城的开放时间为 08:30 - 17:30(夏季,5 月 1 日 - 10 月 31 日 周一 - 周日) ;09:00 - 17:30(冬季,11 月 1 日 - 次年 4 月 30 日 周一 - 周日)。建议游客提前规划好行程,避免错过游览时间 。

关于门票,成人游玩通票价格一般在 55 元左右 ,儿童(14 岁(含) - 18 岁(不含) )、老人(60 岁(含) - 65 岁(不含) )以及学生游玩通票价格约为 30 元 。不过,景区也会推出一些优惠政策和活动,例如,14 周岁(不含 14 周岁)以下的儿童、65 周岁(含 65 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实行免票 ;14 周岁(不含 14 周岁) - 18 周岁(不含 18 周岁)未成年人、60 周岁(含 60 周岁)至 65 周岁(不含 65 周岁)的老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凭有效证件实行半票优惠 。此外,在特定的节假日或旅游旺季,景区可能会有额外的优惠活动,游客可以提前关注景区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获取最新的门票信息 。购票渠道也十分多样,游客既可以在景区售票窗口直接购买,也可以通过各大在线旅游平台提前预订 。提前预订不仅可以避免在景区排队购票的麻烦,有时还能享受一定的折扣优惠 。

游玩路线建议

如果时间充裕,建议游客用两天的时间来深度游览黔阳古城,这样可以更好地领略古城的魅力 。

第一天,从古城的城门区域开始游览 。首先来到西门(中正门),这座原称安远门的城门,是古城保存最完整的城门,现为红砂石垒砌的拱门,门洞赤褐色巨石因风化侵蚀凸凹不平,门上 “中正门” 三字是戴笠所书 。站在城门前,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 。穿过中正门,沿着南正街前行,南正街是古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在这里,你可以逛逛传统的手工艺品店、特色小吃店,感受古城的烟火气息 。

接着,来到芙蓉楼,它坐落于沅、潕水汇流处,是为纪念唐朝诗人王昌龄所建,有 “楚南上游第一胜迹” 之誉,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芙蓉楼,园内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风味浓郁 。在这里,你可以吟诵着王昌龄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 。

午后,前往宝山书院,它位于古城东面,始建于宋绍定元年,是我国较早的官学之一,为庭院两进木结构,有天井、古柏和文人书法诗作 。在书院里,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气息,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傍晚时分,来到古城墙,漫步在城墙上,俯瞰整个古城,欣赏夕阳下古城的美景,感受历史的厚重 。晚上,可以在古城内的客栈休息,体验古城的宁静夜晚 。

第二天,从万寿宫开始游览 。万寿宫是外地江西同乡的 “江西会馆”,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建有戏楼、议事大厅等,还置田产、义山,为同乡提供帮助 。走进万寿宫,感受当年江西商人在此聚会、洽谈生意的热闹场景 。接着,游览太平宫,它是宝庆客商在黔阳县城建设的大型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十八年,内有戏台、天井等,还设有学堂,旧址在下河街 。

之后,探访古城内的古巷弄,如九街十八巷中的老爷巷等 。这些古巷弄纵横交错,充满了生活气息 。走在古巷中,脚下是青石板路,两旁是古朴的民居,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最后,来到洪江博物馆,馆内收藏大量历史文物,通过参观博物馆,更深入地了解洪江的历史文化 。

文明游览

在游览黔阳古城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明游览 。古城内的古建筑、文物古迹等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不随意涂写刻画,不破坏文物古迹 。同时,要保持景区的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 。在参观一些庙宇宫寺等宗教场所时,要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遵守场所内的规定,不大声喧哗,不随意拍照 。

此外,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要注意礼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购买商品或品尝美食时,要遵守商家的规定,不强行议价,保持良好的游客形象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黔阳古城的美丽和历史文化得以长久传承 。

结尾

黔阳古城,这座承载着 2200 多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沉淀、迷人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名人足迹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为了湖南怀化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

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历史的痕迹,感受岁月的沧桑;可以欣赏古建筑的韵味,领略古人的智慧;可以聆听名人的故事,汲取文化的滋养;可以体验民俗的风情,感受生活的多彩 。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寻求宁静的旅行者,亦或是亲子家庭,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

如果你还未曾踏上这片土地,那么不妨收拾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走进黔阳古城,去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去感受那份独特的宁静与美好 。相信在这座古城的每一段经历,都将成为你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让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