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怀化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2
2024-12-05
怀化位于中国湖南省西部沅江中上游地区,介于北纬 25°52′22″~29°01′25″、东经 108°47′13″~111°06′30″之间,区域总面积 27564 平方千米,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从地理位置上看,怀化南接广西(桂林、柳州),西连贵州(铜仁、黔东南),与湖南的邵阳、娄底、益阳、常德、张家界等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怀化素有 “黔滇门户”“全楚咽喉” 之称,是中国东中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 “桥头堡”,今有湖南 “西大门” 之美誉。
怀化地处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沅水自南向北贯穿全境。境内山丘重叠,峰峦起伏,地形复杂。地貌轮廓自西南向北倾斜,呈一狭长地带。东南部雪峰山脉成弧形盘踞,西北部为武陵山脉所绵延,中间丘岗起伏,形成若干盆地。
怀化虽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因特殊的地形地貌,具有四季分明、严寒酷暑期短的气候特点,且山区具有垂直分异特征。春季正处于南方暖湿气流与北方干冷气流交织的地带,气温徒升骤降明显,春雨连绵,低温寡照;夏季处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和影响之下,吹西南风,温度高,蒸发大,天气暑热;秋季秋高气爽,温湿宜人;冬季强冷空气侵入,往往形成冰雪天气,但其量甚微,连续降雪多在二三天内即可消融。例如 2022 年春运期间,怀化市整体气候趋势偏冷偏湿,平均气温 6.0℃,较常年同期偏低 1.0℃,极端最低气温为 -5℃左右。平均降水量为 90 - 100 毫米,总体较常年同期偏多 1 - 2 成,其中北部偏多 2 - 5 成。
怀化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有先民定居生活,他们开启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经济为主的生活模式,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最初的生机与活力。
秦朝时期,怀化属黔中郡。秦统一六国后,在此设郡置县,开启了国家对这片区域的行政治理。黔中郡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地位,郡治黔城(今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城西的黔城),成为秦朝 “三十六郡” 之一。
西汉时,怀化属于荆州武陵郡。武陵郡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和开发,境内的沅陵、镡成、无阳、辰阳、义陵等县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早期的行政区域划分标志。
东汉时,怀化依旧属于荆州武陵郡。此时武陵郡治改治临沅(今常德市区),建武六年(30 年),省无阳、义陵 2 县并入辰阳县。
三国时,怀化属吴国荆州武陵郡。在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怀化地区依然在武陵郡的管辖之下,继续着它的发展历程。
西晋时南北短暂统一,怀化属荆州武陵郡。辰阳并入镡成,怀化之南部、东部和东北部属镡成县地,其它仍属舞阳县地。
南朝齐时,怀化属郢州。这一时期,怀化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为其后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
隋代再次统一,重设郡县两级行政,怀化属沅陵郡。此时怀化的行政区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
唐代增设道行政区,怀化属江南西道巫州。唐朝时期,怀化的地位逐渐凸显,随着道行政区的增设,怀化在江南西道巫州的管辖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唐先天二年(713),析龙标置潭阳县,西部和西北部改属潭阳县地;南、东、北部仍属龙标、辰溪二县地。五代废县,怀化分属辰州和叙州。境内向氏蛮自立鹤州,治所设鹤州村,即丰溪(太平溪)与沅水交汇处。
宋代改道为路,怀化属荆湖南路沅州。宋初,怀化属辰州、叙州及羁縻懿州地。荆湖路,有辰州、叙州、晃州、鹤州、锦州等 30 余州。宋乾德年间〔963~968〕,辰溪置龙门、铜安二砦,今怀化的花桥、龙场等地当时属龙门砦,铜湾、铜鼎等地属铜安砦(即铜湾)。宋熙宁七年(1074),朝廷派章淳以武力平定 “南江蛮”,撤销羁縻懿州,置沅州及卢阳县,并改 “蛮砦” 为怀化碧。翌年,卢阳县下设八铺,改怀化砦为怀化铺,为八铺之一。今怀化之泸阳区、黄金坳区、盈口区及中方区的一部分当属卢阳县。元丰三年(1080),置黔阳县,今怀化之中方区的大部分属黔阳县地。
南宋时,怀化仍属荆湖南路沅州。在这一时期,怀化继续在沅州的管辖下稳步发展。
元代设置行中书省,怀化属湖广行省沅州路、辰州路、靖州路。元设中书省,省下设路、府、州、县,怀化境内的这三条路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对怀化地区的管理和统治。
明代时调整行省边界,怀化属湖广行省辰州府。辰州府辖领有沅陵、卢溪、辰溪、溆浦、麻阳、沅州、黔阳等州县,府治设在沅陵县。同时,靖州辖有靖州、会同、绥宁、通道等州县,州治设在靖州;设置的镇溪所、汶溪所、天柱所等千户卫所,归属湖广都指挥使司统领。
清代时调整湖广行省,怀化属湖南省沅州府。清置有 2 府、1 州、1 厅:辰州府,直属湖南省。领沅陵、卢溪、辰溪、溆浦四县。沅州府,治芷江,隶辰州府。领芷江、黔阳、麻阳三县。靖州直隶州,治今靖州县。领会同、通道、绥宁三县。晃州直隶厅,治老晃城,今新晃县地。
新中国成立后,怀化分设会同、沅陵两个专区。1952 年撤销沅陵专区,以会同专区为基础成立芷江专区,将原沅陵专区的沅陵、辰溪、溆浦、麻阳等 4 县划归芷江专区,形成现在怀化市的雏形。1953 年改名黔阳专区。1968 年改称黔阳地区。1981 年改称怀化地区。1998 年撤销怀化地区,改设地级怀化市。辖 12 个县(市、区)和一个管委会,包括鹤城区、洪江市、中方县、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和洪江区管委会。
经济总量翻倍攀升:新中国成立 75 年来,怀化市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 1 亿元、10 亿元、100 亿元、1000 亿元阶段,2023 年达 1948.52 亿元,2024 年有望突破 2000 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不断提高,从 1949 年的仅 76 元,到 2023 年突破 4 万元大关,达 43335 元。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怀化经济基础薄弱,1951 年地方财政收入仅 192 万元。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活力迸发,财政收入不断增长。1978 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 1 亿元,达 1.17 亿元;1991 年翻了近两番,达 4.08 亿元;1998 年再翻一番,达 8.43 亿元;2005 年突破 10 亿元,达 11.01 亿元;2021 年跨越 100 亿元台阶,达 111.98 亿元;2023 年达 124.18 亿元,比 1978 年增长 105 倍,比 1951 年增长 6466 倍。财政收入的增加为加强社会保障、减小城乡差距、切实改善民生等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
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调整:从最初以农业为主,到如今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怀化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 1949 年的 73.8:11.3:14.9 调整为 2023 年的 14.5:29.0:56.5。1949 - 1986 年,三次产业结构总体呈现 “一二三” 产业顺序;1988 - 1997 年为 “一三二”;1998 - 2002 年为 “三一二”;2003 年之后表现为 “三二一”。
工业地位由弱变强:新中国成立后,怀化大力恢复工业生产。改革开放以来,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工业企业从 1949 年末的 60 家发展到 2023 年末的 4700 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 982 家。工业门类不断齐全,涵盖 41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 35 个,主要产品涉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工业规模相继扩大,工业增加值不断递增,1949 - 2023 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9.4%,2023 年工业增加值达 444.81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 1949 年的 11.1% 提高到 2023 年的 22.8%。
投资规模迅速扩张: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建设步伐加快,资金投入不断加大。1950 年怀化固定资产投资仅有 414 万元,1978 年增加至 1.97 亿元,1987 年达 6.00 亿元,1991 年过 10 亿元,2007 年上 100 亿元,2008 - 2023 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2.1%。投资主体逐步多元化,基础设施投资迅速扩大。近年来,怀化市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如 2024 年 1 至 9 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 9.0%,在 “重点企业清单”“入规企业清单”“在谈在建项目清单”“停产企业清单”“扩能升级清单” 五张清单的推动下,工业经济加速回升。同时,怀化市大力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1 至 6 月,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 17.9%,高出全省平均 24.1 个百分点,设备更新带动工业投资持续升温。此外,怀化市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增动能,1 至 7 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5.5%,8 月继续保持向好增长态势,通过建立重点项目责任制、深化服务机制、紧盯政策走向储备项目、抓考评促落实、抓产业优环境等措施,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在投资的带动下,怀化市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怀化在教育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普通中学、小学及各类学校教职员工数量持续增加,从 1950 年末的 6031 人增加至 2023 年末的 6.82 万人。这一增长不仅体现了教育规模的扩大,更反映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
教育教学设施明显改善,引进了长郡、雅礼、湖南师大、衡水等优质教育资源入驻,为怀化的学子们带来了更丰富的教育选择和更高质量的教育体验。芷江师专升格为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 年,怀化、芷江两校区整体搬迁至怀化职教城的新校区,为学校注入了更大的活力,实现了从中等师范向高等师范的历史跨越。湖南医药学院完成整体搬迁,怀化学院拟更名为湖南民族学院。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怀化的高等教育水平。
普通中学由 1950 年末的 25 所增加至 2023 年末的 380 所,在校人数由 0.05 万人增加至 29.20 万人;小学在校人数由 1950 年末的 16.20 万人增加至 2023 年末的 37.37 万人。2023 年末普通高等学校 4 所,在校学生数 6.34 万人。普通高等学校由 1978 年的 1 所增至 2017 年的 4 所,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由 1978 年的 0.07 万人增至 2017 年的 4.34 万人。
怀化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1973 年,由时任安江农校老师的袁隆平主持,李必湖、尹华奇参加 “籼型水稻杂交优势利用” 成果产出,1975 年在全国大面积示范推广,20 世纪 70 年代末该科技成果走向世界,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获得联合国创造发明 “金质奖”,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2018 年,怀化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武陵山片区首家、湖南省第 8 家国家高新区。怀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国家验收。兑现落实《怀化市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激励措施,对 27 大类 56 项创新事项给予奖补,极大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2022 年 R&D 经费达到 34.67 亿元。
怀化的医疗卫生体系日臻健全,为居民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全面取消了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初步建成了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完善了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2017 年全市城乡医保参保率达 100%。
2017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551 个,较 1978 年增长 4.0 倍;卫生技术人员 29936 人,较 1978 年增长 2.5 倍;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 32946 张,较 1978 年增长 2.1 倍;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 2.34 人,较 1978 年增长 4.9 倍;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 1978 年的 68 岁提高至 2017 年的 77 岁。
怀化将多措并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加快扩充优质医疗资源,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大力培育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重点科室、品牌科室、特色科室,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推进县、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建设,把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做到 “小病不出乡(村)、大病不出县”;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快发展远程医疗,通过打造远程会诊平台,推动远程医疗覆盖所有医联体,并向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延伸,让县内重危、疑难病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到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成为怀化医药卫生界的共识。经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怀化中医医院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用,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在重大疫情防控和救治中彰显中医力量。怀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为重点,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快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机构职能设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基层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提升传染病检测能力;在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检测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力,以机制创新促能力提升。
让老百姓更有 “医” 靠,芷江通过推进 “医联体+医共体” 深度融合发展,吸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对口帮扶芷江远程医学合作签约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远程医学中心芷江分中心揭牌仪式在芷江人民医院举行,这是湘雅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在怀化设立的唯一一家远程医学分中心,通过远程医疗技术,为县域内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和保障,让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湘雅医院的远程诊疗服务。
黔阳古城:黔阳古城位于洪江市治所在地,跨清水江、舞水、沅水三江六岸,被誉为 “湘西第一古镇”。其有 2200 多年的历史,建制历史比云南丽江古城早 1400 年,比湘西凤凰古城早 900 年。城内明清街巷格局保存完整,明清古建筑众多,素有 “江南古建筑博物馆” 之称。古城原有 5 座城门、5 华里城墙、9 条街、18 条巷、48 口吊井、60 座庙宇宫寺、19 座宗祠、13 处码头等,功能齐全。西门又称中正门,门上 “中正门” 三字系民国时期戴笠所书。依附南北两条主要街道而形成的鱼骨状道路系统保存完整,现存较完好的历史街区有以商业店铺为主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南正街,以会馆码头为主的上河街、下河街等。此外,县衙、书院、文庙、武祠遗址、古客栈、亭台楼阁、祠堂戏院等罗列有致。唐代诗人王昌龄曾在此为官七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传说,芙蓉楼成为国内较完整的纪念王昌龄胜地。国庆期间,黔阳古城张灯结彩,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青石街巷纵横交错,明清建筑比比皆是,芙蓉楼依林踞阜,青瓦屋面,泥塑多姿多彩,游客们在这里欣赏古人的诗词墨宝,感受文化传承。古城内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目连戏、傩戏、阳戏等民间戏曲和沅江号子、渔鼓等民间音乐舞蹈,让人们感受到古城的独特风情。
万佛山:万佛山镇地处怀化市通道县东北部,由原木脚、下乡、临口 “两乡一镇” 合并而来。镇域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风光秀美,有国家 4A 级风景名胜区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万佛山的山体下部呈断岩峭壁,水流至此,常呈巨大瀑布倾泻而下。景区内有瀑布十多处,著名的有莲子瀑、天河瀑、香果树瀑、二叠瀑、龙尾瀑、逍遥瀑、V 字瀑、徐大坪瀑等,其落差均在 60 米左右,飞流而下,气势磅礴,雾气蒸腾。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茂密,松树奇特,植被繁多,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现的特大型丹霞地貌群之一,2009 年入列 “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
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七里桥,距怀化市 37 公里。1945 年 8 月 21 日至 23 日,日本投降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在芷江举行,史称 “芷江受降”。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946 年中国政府在中国战区受降地芷江动工修建受降纪念坊。受降纪念馆主要建筑有受降纪念坊、受降会场。馆内基本陈列《胜利的见证》分为正义的胜利、历史选择芷江、芷江受降、全国受降、彪炳青史的受降城五个部分,展出历史照片 1000 余张,实物 327 件,雕塑七尊,场景复原 3 处,艺术品 4 件,设影视厅 1 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 级旅游景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教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等。
高椅古村:高椅古村位于湖南省会同县,邻近贵州省。因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宛如高椅而得名,享有 “江南第一村” 之美誉。高椅村建筑格局以五通庙为中心,按梅花状向外辐射,大小纵横的巷道形成交通网络。古村建筑均为木质穿斗式结构,四周封有高高的马头墙,构成相对封闭的庭院,是典型的明代江南营造法式,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沅湘特色兼侗家风格。古村现有住户 594 户,2205 人,其中 85% 的村民为杨姓,侗族,系南宋诰封 “威远侯” 杨再思的后裔。高椅古村有着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这里既可以浏览到精细巧妙的木雕工艺,鳞次栉比的马头墙,曲径幽深的青石板路,还可以欣赏民族歌舞表演,品尝侗族农家饭菜,居住侗寨木楼,体验侗家生活。
怀化大峡谷:怀化大峡谷地处怀化市近郊东侧,距离城区仅 20 余公里,平均海拔 850 米,最高海拔 1200 米。拥有 “四门八塘,三脚踏两拱,一日三潮,乱箩倒米和七十二溶洞,洞洞相连” 等奇山怡景。怀化大峡谷由峡谷探险觅幽和石林花山休闲两大功能区组成,是 “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石漠化公园”、“怀化十大最美徒步路线”、“文明风景区”、“旅游扶贫示范基地”。景区自然景观迷人,古木参天,林深似海,群山环抱,云雾缭绕。这里有悬崖栈道、高空玻璃栈道、高空滑索、玻璃悬廊、悬崖木屋、花山滑草、露营基地、葵花山、将军岩、茅屋村和钟鼓溶洞等主要景点,是游客与市民避暑休闲和吸氧健身的绝好去处。
洪江古商城:洪江古商城有 “中华商业故宫” 之美誉,坐落在沅水、巫水汇合处。现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的会馆、商行、客栈、作坊、报社等古建筑 380 余栋。行走在古楼之间,仿佛能看见沧桑历史,听见岁月叹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又见小城故事” 沉浸式夜游、以 “光影流转洪江美 古韵湘西洪商情” 为主题的夜景灯光秀美轮美奂,令人陶醉。在这里,可尽情体验古商城的历史民俗和市井文化。
芋头古侗寨:芋头古侗寨被誉为 “侗族的布达拉宫”,以鼓楼和风雨桥闻名。(由于缺乏芋头古侗寨的具体写作素材,只能简单提及,可待补充更多资料后进行丰富。)
历史文化悠久,从春秋战国到现代,被称为 “五溪之地”“溪峒” 等。
怀化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商於(越)地,魏晋南北朝至隋代被称为 “五溪之地”,唐宋时期被称为 “溪峒”。《宋史西南溪洞诸蛮》《清乾隆《芷江县志》《晃州厅志》《靖州乡土志》《苗族古歌》等诸多史料记载,都印证着怀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称谓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狭义的五溪即今湖南省怀化市,境内有巫水(雄溪)、渠水(满溪)、酉水(酉溪)、㵲水(潕溪)、辰水(辰溪)等重要的沅水支流,古称 “武陵五溪”,因此怀化自古便称 “五溪之地”。广义的五溪范围以怀化为中心地带,包括湘黔渝鄂等省市的周边地区,共三十几个县市。各民族文化在这样一个特殊山水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五溪地区历史上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自汉代以来陆续有汉人进入,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渗透。这里不仅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也留下了众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如司马迁南游追寻屈原足迹,林则徐三次驻足怀化,对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赞不绝口。
非遗资源厚重神奇,种类丰富,普查总量居全省前列,多个项目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怀化非遗种类丰富,普查出的非遗资源总量居全省前列。首次非遗普查涵盖 100 多个种类,搜集非遗线索 3500 多条,调查项目 2215 个。全市现有国家省市县级项目代表性名录 300 多项,其中国家级 14 项、省级 33 项、市级 89 项;现有国家省市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82 人,其中国家级 8 人、省级 29 人、市级 145 人。
六个侗苗核心区县非遗各有特质,又保持联袂。通道侗族芦笙、侗锦、琵琶歌等极具传承人气;新晃傩戏 “咚咚推”、上刀山下火海、杨天应收云雾等非遗项目极富神奇色彩;芷江的孽龙、沅洲石雕、白蜡制作;会同的连山斗牛舞、神农裸祭;麻阳的盘瓠祭、苗拳苗棍等均为湖南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怀化万人合拢宴、芷江龙津风雨桥、新晃 1299 人全牛合拢宴三大项目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延伸区非遗资源同样厚重多姿。198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怀化目连戏录相演出,全国 21 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日本、法国、加拿大的 170 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观摩。1994 年国家民委确认沅陵 “哇乡人” 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哇乡婚俗颇有情感。辰溪茶山号子,由 “鸭婆洗澡” 击鼓催挖,到 “高坡哈羊” 鼓点加劲,再到 “行雨过界” 急促鼓点,促使你追我赶,打鼓挖山工效高,质量好。
侗苗文化独具特质,怀化拥有多个侗族、苗族自治县,非遗项目极具传承人气。
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怀化有通道、芷江、新晃三个侗族自治县和全国唯一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全国 5 个纯苗族自治县,怀化有麻阳苗族自治县。
通道侗族芦笙、侗锦、侗戏、琵琶歌等非遗项目极具传承人气。靖州被誉为 “中国最佳民俗风情旅游名县”,靖州地笋苗寨现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苗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湖南卫视 “爸爸去哪” 第二季在此拍摄;岩脚侗寨被誉为 “古丝绸之路上的女儿国”,实景演出 “丝路女儿国” 蜚声中外。
芷江因诗人屈原 “沅有芷兮澧有兰” 得名,还有世界最长的侗乡风雨桥龙津桥,芷江孽龙、沅洲石雕、芷江白蜡等非遗项目传承得力。麻阳盘瓠祭、花灯戏、苗族纸扎、饱冬节及苗拳苗棍等均为湖南具有代表性、不可复制性的非遗项目;在里约第 15 届残奥会上,麻阳籍运动员周霞、陈君飞共获 4 枚金牌 1 枚银牌。会同连山斗牛舞、草龙舞、打鼓锄茶、神农裸祭、拉木号子等非遗项目倍受外界青睐,《湖南日报》等媒体称 “神农炎帝文化遍会同”。
文化遗存个性鲜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多次获得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市现有 17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占全省总量 1/3。怀化获得三次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86 年,新晃大桥溪发现 5 万年前的旧石器遗址,开创了湖南旧石器文化的历史,被考古界誉为 “旧石器舞水文化类群”;1999 年,沅陵虎溪山汉墓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2005 年,洪江市高庙遗址发掘出土 7000 多年前古人类人体骨架及精美陶器、玉器等,并发现中国最早的 “凤凰图腾”。
洪江古商城,现存 380 多栋明清窨子屋,被誉为中国内陆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此外,怀化还有窑头古城遗址、芷江文庙、溆浦崇实书院、辰州教案发生地、湘西雪峰山抗战旧址、湘西剿匪旧址等新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庙文化遗址将中华文明史上溯到 7800 年前,是中国南方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洪江古商城、芋头侗寨古建筑群、高椅村古建筑群、洪江古建筑群、坪坦风雨桥、荆坪村古建筑群、黔城古建筑群、芷江天后宫、恭城书院、芙蓉楼、兵书阁与文星桥、白衣观、高庙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展现了怀化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沅水贯穿全境,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怀化位于湖南西部偏南,处在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沅水自南向北贯穿全境,总面积达 27564 平方千米,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南北长 353 千米,东西宽 229 千米,南北长度约为东西宽度的 1.5 倍,呈狭长形状。从地理位置上看,怀化南接广西(桂林、柳州),西连贵州(铜仁、黔东南),与湖南的邵阳、娄底、益阳、常德、张家界等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素有 “黔滇门户”“全楚咽喉” 之称,是中国东中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 “桥头堡”,今有湖南 “西大门” 之美誉。
地质地貌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湖南西部重要的能源及金属、非金属矿产基地。
怀化市地处上扬子地块与南华裂陷槽的过渡地带,区内地层发育齐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频繁,地层出露完整,从震旦纪至新生界沉积岩相构造齐全,岩性组成复杂。前震旦纪地层褶皱强烈,以断裂构造为主导,全市形成一系列北东和北北东深大断裂和大断裂为主体的断裂构造体系。境内山丘重叠,峰峦起伏,地形复杂。地势最高点为雪峰山脉之主峰苏宝顶,海拔标高 1934 米;最低为沅陵的界首,海拔仅 45 米。东西两侧高峻,南部突起,向中、北部倾斜,呈簸箕形,向北东敞口。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 70.5%,丘岗、岗地、平原、山原、水域分别占 17.9%、4.1%、4.2%、0.6%、2.7%。全区大致是 “七山二丘岗,一份平原加水域”。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湖南西部重要的能源及金属、非金属矿产基地。
水能资源丰富,溪河密布,流速快、落差大,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的主体地带。
怀化水能资源丰富,市内溪河密布,共有溪河 800 余多,且大多流速快、落差大。湖南最长的河流 —— 沅水,有三分之一的流域面积在该市。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 346.5 万千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属全国 10 大水电基地之一的主体地带。
森林覆盖率高,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如中坡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景色迷人。
怀化森林覆盖率高达 65.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中坡山国家森林公园就是其中的代表。中坡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怀化市北郊,地理坐标为:东经 109°54’23”~109°58’07”, 北纬 27°33’42”~27°36’10”,总面积 1367 公顷。东西长 5.9 公里,南北宽 4.5 公里。全园有林地面积 1286 公顷,森林覆盖率 94.1%。园内有大小山峰 100 余座,其中海拔 400 米以上的山峰 45 座,最高海拔 638.6,相对高差 405.5 米。
中坡国家森林公园保存完好的数千亩原始次生林以及大面积针阔混交林构成的天然植被群落,季相变化明显,呈现百花争春、绿叶抱夏、红叶迎秋、翠柏伴冬的迷人景色。游人在不同的季节里,都能领略到独特的山野情趣。园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互为补充。中坡山因地理位置显要,历史上方圆百里的香客每年前来中坡烧香拜佛,中坡山一带一度寺庙成群,香火鼎盛,后因战乱连年,寺庙大部分被毁,但遗址尚存,现寺庙恢复重建已列入公园总体规划。新建的五溪景园,集怀化民俗风情与特色建筑于一体,侗族风雨桥、侗家鼓楼、苗族图腾柱、芙蓉楼、燕子洞等十三个景点各具特色,辅以花草配置,融入自然山水之中,是公园最具吸引力的景区之一。全国仅此一处的植物新种 —— 大花红山茶园占地 70 余亩,冬季至早春,繁花似锦,满山烂漫,成为中坡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赏。穹顶峰位于中坡山顶,为公园最高点,地势挺拔视野开阔,是眺望湘西重镇 —— 怀化城区的最佳景点,也是赏月和观日出日落的绝妙之处。
中坡国家森林公园交通便利,可乘坐 12 路公交车或自驾前往。目前,公园设有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蝴蝶标本馆、珍稀树木园、名花观赏园、度假山庄、五溪景园、山顶观景台、儿童游乐场等旅游设施和景观,可开展生态旅游、科普旅游、儿童游乐、登山长跑、森林探险、林区野营、野炊烧烤、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是一家集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科研、森林旅游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型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