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沅陵县旅游资源简介

2024-12-12

一、沅陵的由来

历史渊源

沅陵之名,在众多古籍中均有提及,其由来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历史韵味。

据记载,陵最初指大土山,后有陵墓之意。“沅陵” 可能是沅水旁有大山或有墓葬的地方,与帝王有关联。里耶秦简中有 “沅陵” 记载,沅陵窑头古城曾发掘出 “元陵” 二字铜印,《汉书》也明确指出汉初长沙王吴臣之子吴阳被封为沅陵侯。这一系列的历史遗迹和文献记载,为沅陵之名的由来提供了重要线索。

从历史文献的角度来看,沅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诗经・小雅》《广雅・释邱》等古籍中对 “陵” 的解释,为我们理解沅陵之名提供了文化背景。在古代,“陵” 既有大土山的含义,也有陵墓之意。而沅陵地处沅水之畔,或许正是因为沅水旁有大山或者有重要的墓葬,才得名为沅陵。

窑头古城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沅陵的悠久历史。1990 年 - 1992 年、2002 年 - 2003 年,沅陵窑头古城遗址及周边墓地被大规模发掘,发现一枚 “元陵” 字样的铜印。确认窑头古城为楚汉时期的沅陵县城遗址。窑头古城整体保存较好,遗址主要包括古城址及其周边墓葬,主体文化因素是楚文化。这座古城的发现,为研究战国至秦代的黔中郡、洞庭郡课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价值,也为困扰多年的湖南楚墓、尤其是战国晚期至秦代时期墓葬的断代和性质的认定提供了标尺。

此外,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来看,沅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地位和名称。汉高祖五年(前 202),始置沅陵县,属武陵郡,县治窑头,后在蓝溪口和窑头之间迁移。此后,沅陵历经了多个朝代的变迁,其管辖范围也不断变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沅陵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是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

沅陵之名的由来,还与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吴阳被封为沅陵侯,为沅陵的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关于吴阳是谁的儿子,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载:沅陵侯吴阳,“长沙嗣成王子,侯。” 也就是说吴阳是长沙国成王的儿子。成王指的就是吴臣,是吴芮的长子。而班固的《汉书》中,吴阳是 “以父长沙王功侯”。近代学者王先谦则在《汉书补注》里引用清代地理学家齐召南的观点,认为吴阳是第一代长沙王吴芮庶子二人为列侯中的一人。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马孟龙从西汉初期封侯的制度来看,认为《史记》的记载应该是正确的。吴阳是吴臣的儿子,吴臣因诱杀英布有功于汉王朝,在吴臣死后,封其子吴阳为沅陵侯也就顺理成章了。

沅陵的历史还与其他历史人物和事件紧密相连。如秦始皇 “焚书坑儒” 时,博士官伏胜冒险藏书简上千卷于沅陵二酉山洞中,保存了中华文化火种。唐太宗即位第二年亲自下令修建龙兴讲寺,希望借佛道讲学来教化周边少数民族,稳定江南地区。龙兴讲寺的诞生背景十分不凡,带有皇家气派和官办色彩。它的兴建对唐朝之后一千多年的湘西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沅陵之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 “沅陵”“禹陵” 地名相近的角度来看,也颇具说服力。湖南省社会民俗专委会副会长、怀化学院客座教授阳国胜认为,“沅陵” 这个地名让他着迷了好多年。因为据梁《玉篇》和《南齐书》诠释,“陵” 字有 “冢” 和 “葬” 的含义,那些带 “陵” 字的古地名也往往与帝王陵有关。如陕西延安之黄陵据说是黄帝所葬之地,湖南永州之零陵据说是 “舜帝陵寝” 之地,湖南株洲之茶陵据说是 “炎帝崩葬之地”。按照这个思路,阳国胜对 “沅陵” 进行了深入考究。无论是 2002 年湘西里耶出土的秦简简牍中有关于 “洞庭郡” 及所辖 “迁陵”“酉阳”“沅陵” 等县的记载,还是同年湖南考古研究所在沅陵县窑头古城遗址中挖出一枚铜印上铸有 “元陵” 二字,都足以说明 “沅陵” 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地名。按《说文解字》《新唐书・南蛮传》综合解读,“元陵” 也可以理解为 “天下第一陵”。阳国胜认为,如果 “沅陵”(元陵)地名真与 “天下第一陵” 有关,那么这个 “天下第一陵” 理当是大禹之陵。其一,根据国家 “夏商周断代工程” 权威数据,夏朝始建年代即大禹生存年代距今 4000 年以上,合符禹陵应早于甲骨文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大禹之陵才真正可与 “天下第一陵” 匹配,因古史传说中大禹之前 “三皇五帝” 还属于 “酋邦” 和 “邦国” 社会;其二,古人在 “元” 字基础上加上 “氵” 再造一个 “沅” 字,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有水流经过 “元陵” 便将这条水称为沅水,后又因 “元陵” 居于沅水之滨再将 “元陵” 改为沅陵;另一种是后人为了彰显大禹治水的功德,在 “元” 字前加上 “水” 字偏旁,于是就有了 “沅陵” 有 “沅水” 之名。阳国胜偏向后一种可能,理由是沅陵直到秦汉时期还是 “元”“沅” 二字并用,而 “临沅”“沅江” 等地名也因居于沅水之滨而得名的,却未见这种 “元”“沅” 通用的情况;其三,“沅” 字是沅水及与沅水有关地名的专用字;“元” 字是 “王者自称” 这种解释仅见于《南蛮传》,而沅水流域是历史上 “南蛮” 分布的核心区域。据此,作为 “天下第一陵” 的 “元陵” 就只可能出自沅水流域,因 “沅” 字与大禹治水有关,反过来说出自沅水流域的 “天下第一陵” 也只应是大禹之陵。

总之,沅陵之名的由来,是历史、文化、地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见证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变迁。

二、人口情况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

  1. 2023 年,沅陵县常住人口为 49.7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1.01 万人,农村人口 27.7 万人。沅陵县的人口情况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起伏变化。从明万历十三年(1615)的 7369 户,57659 人,到如今的近 50 万人,这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1. 从历史上看,沅陵人口经历了多次波动。明万历十三年(1615),沅陵有 7369 户,57659 人。此后,因战乱、自然灾害、税收政策等因素,人口数量有所变化。

    • 明末清初,屡遭兵燹,特别是清康熙十七年(1678),吴三桂部与清军于辰龙关对峙两载,远近百姓 900 余口逃散四方,部分村落,人口锐减。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全县仅 27659 人,比明万历四十三年减少 3 万人。

    • 此后,社会基本稳定,但由于 “利税数倍于邻近州县”,农民不堪负担,因而轻弃田庐,逋逃异乡,人口发展呈徘徊状态。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都察陆院颁布人丁征役、纳税五十年丁册为准,“嗣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1723),又丁口税摊入地亩内征收。丁税收政策既除,隐报漏丁现象减少,人口渐增,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县内总户口达 47530 户,37.456 万人,131 年内,净增人口 34.69 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人。

    • 民国初期,战祸频仍,人民惨遭屠戮,民国九年(1920),人口减至 30.09 万人。10 年、14 年两度大旱,田土失收,城乡饿死者约 2 万人,加上外出逃荒未归者,“其数不下三四万人”。抗日战争期间,大量人口迁入,34 年,人口上升到 39.75 万人,比民国 28 年增 5.11 万人。迁入人口陆续返回原籍,1949 年户口统计,全县部人口为 35 万人。

    • 新中国建立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人口再生产能力增强,加上未开展计划生育,人口上升甚快。1952 年,上升到 36.47 万人,年平均增加 4900 人。“一五” 时期,虽因 1953 年行政区划变动,划归辰溪、大庸和溆浦三县共 14424 户,59564 人。但至 1957 年,总人口仍上升到 38.9 万人,5 年间共增加 83864 人,越来越多每年增 16700 人。

    • 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人口生产出现负增长,1961 年,全县人口下降到 33.9452 万人。1962 年,县内人口回升,到 1976 年,出现持续 15 年生育高峰期。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 初期,人口生产失控,增加速度过快。15 年时间,年均以 28.74‰的速度递增,此年,逐渐推行计划生育,1977—1987 年,第一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 5642 人,1987 年末,全县人口为 59.2954 万人。

    • 80 年代后,人口问题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计划生育工作被列为基本国策,人口管理趋向法制化。

沅陵县的人口变化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也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对一个地区的影响。如今,沅陵县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口篇章。

三、经济情况

产业发展

  1. 农业:2023 年,沅陵县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58.39 亿元,同比增长 3.7%。2024 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2.36 亿元,同比增长 2.6%。其中,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县重视粮食安全,种植水稻、玉米、黄豆、冬油菜等 25000 余亩,还与沅陵大曲酒厂合作推广高粱种植。同时,沅陵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3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1212 家,家庭农场 130 家,全县高档优质稻面积达 7 万亩,带动发展中高档优质稻 36.5 万亩以上,发展特色旱杂粮油 18 万亩以上,创建了 5 个千亩优质稻示范片和 1 个千亩高粱示范片。此外,全县现有 “二品一标” 产品 34 个,被评为 “百县、百茶、百人” 先进县。

  1. 工业:2023 年,沅陵县完成工业总产值 280.19 亿元,工业增加值 63.53 亿元,同比增长 4.9%,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3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9%。主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同时还有有色金属采掘加工业、电力工业、林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加工业五大支柱产业。2024 年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8%,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 38.78 亿元。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6%,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 19.04 亿元。工业集中区不断发展,全力打造 “两园两区三平台”,加快完成县城主区、官庄沃溪 “两园” 调区扩区,全力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百亿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完善服务平台,拓展工业聚集发展空间。建设湖南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五省边区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以辰州矿业为龙头的百亿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

  1. 服务业:2023 年,全县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7.26 亿元,同比增长 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5.5 亿元,同比增长 6.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3.56 亿元,同比增长 13.3%;金融业增加值 9.5 亿元,同比增长 10.2%;房地产业增加值 13.14 亿元。2024 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1.5%,包括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1 - 5 月,全县规模以上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1.5%,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 56.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 17.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 10.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 19.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 27.9%,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同比增长 18.6%。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6.3%,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 34.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 22.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 15.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 18.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 26.1%。

社会需求

  1. 消费市场:2023 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7.17 亿元,同比增长 9.8%。2024 年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 亿元,同比增长 5.4%;1 - 6 月,分行业销售额和营业额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67 亿元,同比增长 5.7%。

  1. 固定资产投资:2023 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总额同比增长 8.5%。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2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20.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26.3%,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23.4%。2024 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9%;1 - 6 月,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 5%。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3.4%;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 11.5%,高于全市 0.1 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

2023 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1093 元,比上年增加 1427 元,增长 7.3%,增速排全市第一位,居民收入增长连续三年稳居全市前列。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1359 元,增长 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209 元,增长 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 2.1 个百分点。2024 年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546 元、同比增长 7.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049 元,同比增长 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789 元,同比增长 7.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 2.51,较上年同期缩小 0.02。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659 元、同比增长 8.2%,高于全市 1.1 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311 元,同比增长 7.3%,高于全市 1.4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85 元,同比增长 8.2%,与全市增速持平。

四、旅游景点

沅陵县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景点,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

自然风光

  1. 凤滩:凤滩水力发电厂坐落于沅陵县,这座始建于 1970 年的水电站结构独特,气势宏伟。大坝采用空腹重力拱坝设计,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空腹重力拱坝,最大坝高 112.5 米,坝顶高程 211.5 米,坝轴线处半径为 243 米,坝顶中心角 115 度,坝顶轴线弧长 488 米。水电站不仅具有强大的发电功能,还兼具防洪、养殖、运输、旅游等多种作用。2006 年被评定为国家 3A 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16 年升级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考察凤滩后留下 “若无万千开拓者,怎有酉江夜明珠” 的墨宝,著名画家黄永玉游览后题词 “青山似画、碧水如诗”。

  1. 借母溪: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跨借母溪、明溪口两大乡镇,毗邻张家界和永顺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 “张吉怀” 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和张家界南线旅游线路的重要接点。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 90%,享有 “生态王国、物种天堂、天然氧吧、世外桃源” 的美誉。景区内可观赏植物 460 多种,珍稀动物 108 种,是中国罕见的沟谷原始次森林,华东、华南、华西地区动植物荟萃之地,湖南自然标本最集中最齐全的动植物园。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其为全球 200 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态区之一。景区内开发了《狃子花开》实景剧、生态农业观光园、溪边树屋、农家乐、穿越沟谷原始次森林等旅游业态。2008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 年被评定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2017 年入选第三批 “中国森林氧吧”。《狃子花开》实景剧以文旅融合,助力脱贫攻坚为目的,以借母溪一带真实的 “狃花” 故事和人物为原型,演绎了盘木工人春牛和狃花女婉儿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1. 凤凰山:凤凰山位于沅陵县城南岸,是沅陵国家森林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因山形酷似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景区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登上凤凰山顶,县城美景和沅、酉二水的湖光水色尽收眼底,历史上就是 “湘西八景”。清代诗人张志遥游凤凰山留下 “晴峰缥缈出云端,野径迂回绕曲栏,人向绿荫深处去,隔江指点画中看” 的诗句。1938 年爱国将领张学良被蒋介石幽禁在此达 20 个月之久,张学良将军报国无门,题写了 “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惟有春风今又还” 自感遗憾之作,并留下他生活过的实物与足迹,凤凰山也因幽禁张学良将军而名扬海内外。1993 年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 年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 年被评定为沅陵首家国家级 3A 旅游景区,2011 年被批准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文化景点

  1. 龙兴讲寺:龙兴讲寺位于沅陵古城西北隅的虎溪山麓,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 628 年),是唐太宗李世民敕建的专门用于传授佛学的寺院,希望借此传播佛法,感化 “叛服无常” 的西南群蛮,实现教化一方,稳定一方的目的。讲寺坐北朝南,依山就势,沿中轴线,纵深五进,由头山门、过殿、二山门、大殿、后殿、东西厢房、旃檀阁、弥陀阁、观音阁和具有皇家气派的大雄宝殿构成,古建筑群皆为唐、宋时期实物遗存,是湖南省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木构建筑。明代礼部尚书董其昌题写 “眼前佛国” 牌匾悬挂于大雄宝殿,大学者王阳明首次在龙兴讲寺内的虎溪书院讲授《致良知》一月之久,并题下 “好景同游不同赏,诗篇还为故人留” 壁诗。1996 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 年被评定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2017 年虎溪书院(致良知讲堂)被批准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 二酉山:二酉山因位于酉山与酉水的交汇处而名,是成语 “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的出典地。现在景区内主要有藏书洞、古藏书处碑刻等景点。二酉藏书洞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酉山风景名胜区现为湖南 “新潇湘八景”、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二酉山主峰海拔 509.8 米,次峰海拔 428.1 米。山上有一种岩石,当地人管这叫万卷岩,相传一是黄帝曾在此藏书万卷而得名,二是因山形状如书页而得名,三是山上岩石呈现层状分布,形如万卷书卷而得名。山中气候适宜,为众多物种生存、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山上植被可分为森林、灌草两种,植物达 500 多种,动物达 300 多种。相传上古时黄帝曾于此山藏书,周朝时,周穆王又在此山中收藏异书。秦始皇执政,焚书坑儒,博士官伏胜偷运禁书五车,藏于山半石洞,直至秦亡,才拿出来献给汉高祖刘邦,终于保住春秋诸子百家不致断绝,为延续中华五千年文明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二酉山藏书功德,厚重千秋,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天下名山而敬仰崇拜。

其他景点

  1. 沈从文故居・芸庐:1937 年抗日战争期间,沈从文从北平逃难到沅陵即在芸庐居住,现有芸庐酒店,为经典旅游民宿。

  1. 黔中郡遗址:位于沅陵镇黔中郡村,这里地处沅水大拐弯的半岛上,三面环水,北倚丘陵,上蔽川黔,下障常岳,扼楚之咽喉,地理风水气势非凡,曾为楚黔中郡治所。

  1. 胜利公园:是一个美丽的休闲场所,拥有广阔的草坪、漂亮的花园和多样化的娱乐设施。

  1. 古黔中郡遗址:景区大,适合老人游玩,自驾圣地。

  1. 明月山:高峻秀美,以奇石、古树、云雾自然景观吸引游人,适合老人游玩。

  1. 五强溪工程纪念碑:风景区,暂无更多介绍。

  1. 蜘蛛庵:环境不错,交通便利,适合带娃游玩。

  1. 怀化市沅陵凤滩景区: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著称,包括高山峡谷、溪流瀑布和多样的民俗文化等。适合老人游玩,适合夏天、秋天游玩。

  1. 黄龙寺:建于唐代,位于怀化市沅陵县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遗产。

  1. 凤凰寺:位于风景秀丽的山区,建筑气势恢宏,是一处值得一游的古寺。适合老人游玩。

五、特色美食

沅陵猪脚粉

沅陵猪脚粉作为当地名小吃,可谓是声名远扬。沅陵人对猪脚粉的喜爱,就如同北方人对面食的钟情。在沅陵的大街小巷,米粉店随处可见,而猪脚粉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沅陵人早餐的首选。

沅陵猪脚粉的猪脚要选用猪前腿肉,精心挑选后,配以几十种中药材熬制,肥而不腻,脆而不硬。汤料经过慢火熬制,既营养又鲜美。米粉则要选用沅陵当地的米粉才够正宗,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质地柔韧,富有弹性。秘制猪脚作臊子,配上油泼辣椒、姜、葱、蒜,洒上胡椒粉,鲜香爽滑。浓浓的米香,混合着胶原蛋白的爽滑,光看一眼就让人直咽口水。

沅陵人美好的一天,常常是从一碗猪脚粉开始的。即使是远在他乡的游子,每次回到家乡,第一餐也往往是那魂牵梦绕的沅陵猪脚粉。仿佛只有嗦上一碗家乡正宗的猪脚粉,才算真正回到了家乡。在沅陵,早上的街头,时常能看到穿着时尚的美女和身着笔挺西装的男士,他们等不着座位,端着热气腾腾的米粉站着就食,全心品味,丝毫不觉难堪。

沅陵猪脚粉打卡店铺有英姿粉馆(沅陵县城西市场旁)和中南门粉面馆(沅陵县教师新村东南门旁)。

沅陵蒿子粑

“三月三,蛇出山,蒿子粑粑塞蛇眼。” 这首民谣在沅陵民间广为流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沅陵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兴吃蒿子粑粑,过沅陵人自己的蒿子节。

蒿子粑是沅水、酉水流域特色小吃,制作时用糯米加籼米打成粉或者磨成浆,拌香蒿加适量清水做成一个个圆的、扁的、长的、方的粑粑,内包红豆、砂糖或黄豆、芝麻粉,也可包酸辣椒豆腐丁或盐菜腊肉丁,外用洗净的桐树叶包好蒸熟。趁热吃,口感香糯,味鲜色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流动,很多沅陵人定居到了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常德、怀化等地,蒿子粑粑在这些地方也开始推广开来。

灯盏窝

灯盏窝是沅陵特色美食,因形状酷似小小的灯盏而得名。它是用大米和黄豆打成浆

,放在铁制成的类似古时油灯样模具器皿中,再裹上已拌好的萝卜丁、香干豆腐丁、酸菜等食用芯,用菜油炸制而成。

做灯盏窝生意的都是小商贩,他们的主要工具和食材是一个火炉、一口油锅、几个提盏、一大桶米浆,和一些切成丁状的诸如萝卜、香干、豆腐、虾、肉、以及酸菜、黄辣子等。这种小商贩在沅陵县城和乡镇墟场随处可见。他们现炸现卖,食客就站在油锅边现买现吃。其味香、辣、脆、软,美不胜收。沅陵人喜爱灯盏窝,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味,更多的是因为灯盏窝呈圆形,象征 “圆满”;色泽金黄,象征 “富贵”。一些在外地工作多年的沅陵人,最难忘怀伴随他们从小长大的灯盏窝,经常委托亲友购买快递,慰藉乡思之情。

沅陵小笼包

沅陵小笼包一个个白生生,皮薄薄的,里面好像有一包汁水在。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状,晶莹透黄,宝塔顶上一阵阵香气随风四溢,形状也和包子差不多,难怪叫小笼包。沅陵的小笼包一定要搭配海带筒骨汤才够味,老面发酵的小笼包面皮十分松软,吸足了馅料汤汁更是美味加倍,配上味香浓郁带着点 Q 劲的肉馅,一口一个停不下来。

沅陵米豆腐

在沅陵的各种特色小吃中,米豆腐可算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特色地方小吃。这种用上好的大米做原料,经过磨浆煮熟成形加工而成的大众食品,其本身的口味比较单调,但只要加上由聪明的沅陵人自己调配的各种佐料,便成了百味美食。

米豆腐一直是人们的最爱,且在夏天最受欢迎。只要一走进沅陵,不论是在城里的闹市,还是在乡镇马路集市,都有米豆腐摊,甚至在人们赶集路上的桥头、凉亭和阴凉处,也都会有人在那儿做米豆腐卖。人们习惯了上街、赶集的时候,吃上一碗米豆腐,充饥解渴、歇脚谈天。米豆腐实在是沅陵最普通的口味百变且最价廉大众小吃。

炒汤圆

沅陵炒汤圆历史十分悠久,据传起源于宋朝,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经炒熟后,加入泉水煮至水开,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小汤圆先炒再煮,搭配着油条一起吃,十分美味。

糯米辣椒

秋收季节,稻米大量丰收,苗家人的火红辣椒也一串串挂满大门旁和屋墙上。苗家人用新摘的红辣椒洗净剖开去籽,填入糯米粉捏成芯,放入大瓦罐里密封腌制,待 10 天半月后取出,糯米芯已经变酸,而且晕染上了辣椒的颜色,淡淡的,粉粉的。于是,糯米酸辣子就酿成了。

沅陵苗家酸鱼

沅陵苗家日常生活中有两样不可缺少的味道,那就是酸和辣。“辣椒当盐,酸菜当饭”,对他们来说,没有酸辣,吃龙肉龙鱼都没有味。所以沅陵苗乡,家家种有辣椒地,户户备有酸菜坛。

沅陵众多酸菜系列中,最为独特的要数苗家人的坛子捲酸鱼。把田鲤鱼等鲜鱼剖肚去杂,和米粉以坛封,做成酢鱼。在沅陵,酸菜是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家常菜,家家户户都有很多坛坛罐罐。沅陵的酸菜有两种:一种是坛封酸菜,制作细腻,加工程序复杂,俗称醉酸,食味鲜美可口,储藏时间久;另一种是泡酸菜,制作简单,将水烧开,放入适量食盐和少量的白醋,然后用小缸或者明水坛子装好,待开水冷却后,便将萝卜、白菜、黄瓜、大头菜、苞苞菜、红辣椒等蔬菜放入泡酸即可食用,味酸而鲜美,但储藏时间短。

冰凉粉

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凉粉是沅陵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据说人们吃凉粉的历史已经无从追溯和考证了,只是祖辈相传,似乎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吃上了。

凉粉不仅味美,而且可以消暑,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是一种低热能高膳食纤维的健康食品。根据《中药大辞典》载:绿豆凉粉有 “清热解毒,治痛疽疮肿初起,烫伤,跌外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

沅陵晒兰肉

沅陵晒兰肉始创于清朝,是沅陵独有的美食。它以当地特有的湘西黑猪的大腿、猪背、里脊等部位为瘦肉为原料,片成脔片,用秘制佐料腌制。腌好后,摊放在竹篮里置通风的室外太阳下曝晒,或用 65 摄氏度左右高温的无烟木炭火进行烘烤晾干而成。脔肉能直立不弯折,呈棕红色,晶莹剔透,可口诱人。

沅陵晒兰肉的食用方法也很多样,可炒着吃、蒸着吃,还可以炸着吃,将熟晒兰以个人嗜好辅以不同的佐料稍一加工,还可以可制成五香晒兰、糖醋晒兰、麻辣晒兰、多味晒兰等等休闲食品。这些生、熟晒兰不论居家、旅馆筵席,食用咸宜,烹调方便。一般烹调时开切成细条或雕琢成萍叶、兰花状,佐以香葱、辣末烩锅(熟晒兰不烩亦可)就成;食之,脆、香、甜、咸、辣兼备,顿觉满口生津,耐人回味,其营养价值尤为上乘。

晒兰肉既是体现夫妻情深和家庭的温馨的 “夫妻菜”,也是进贡上国的贡品,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历 2000 多年的沉淀,如今晒兰肉已成为沅陵人餐桌上必备的美食。

六、酒店数量与旅游接待能力

酒店数量

沅陵的酒店数量虽未明确提及具体数字,但从一些旅游平台及现有资料可窥见一斑。如携程旅行手机版显示,沅陵县有怀化御园宾馆、沅陵汇源大酒店、沅陵德景园酒店、沅陵君府商务宾馆、沅陵芸庐民宿、沅陵鑫星宾馆、沅陵万家主题酒店、云舒商务酒店、沅陵朝慕思度假村酒店、沅陵楠溪别院民宿、沅陵汽车站店等。马蜂窝平台上也有怀化沅陵兰波华天酒店、沅陵新天精品酒店、沅陵汇鑫丽景酒店、沅陵汇源大酒店、沅陵朝慕思度假村酒店、沅陵汇鑫云酒店、沅陵隆源宾馆、沅陵福美主题酒店、沅陵南豪宾馆、沅陵县七天快捷宾馆、沅陵增辉宾馆、沅陵县三龙大酒店、沅陵融源商务酒店、沅陵皇庭假日酒店、沅陵县怀化和悦商务宾馆、沅陵雅致商务宾馆、沅陵芙蓉宾馆、沅陵华晨商务酒店、沅陵宾馆等。这些酒店涵盖了不同的档次和风格,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可以看出,沅陵的酒店数量较为可观,且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旅游接待能力

通过分析沅陵县的旅游景点规模、交通状况、餐饮住宿等方面,可以综合评估当地能接待的旅游人数。2023 年,沅陵县共接待游客 548.9 万人次,同比增长 57.19%,实现旅游收入 50.7 亿元,同比增长 55.46%。2023 年 10 月中秋国庆期间,沅陵县共接待游客 59.74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5.53 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沅陵具有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从旅游景点规模来看,沅陵县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景点,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凤滩水力发电厂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有 “生态王国、物种天堂、天然氧吧、世外桃源” 的美誉;凤凰山是沅陵国家森林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因幽禁张学良将军而名扬海内外;龙兴讲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二酉山是湖南 “新潇湘八景”、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此外,还有沈从文故居・芸庐、黔中郡遗址、胜利公园、古黔中郡遗址、明月山、五强溪工程纪念碑、蜘蛛庵、怀化市沅陵凤滩景区、黄龙寺、凤凰寺等景点。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从交通状况来看,沅陵县加快张官、官新、沅辰高速建设,积极争取张沅高速、凤依公路建设,打破交通瓶颈,打通旅游发展堵点。同时,完善城乡游客服务中心体系、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旅游标识体系建设,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从餐饮住宿方面来看,沅陵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如沅陵猪脚粉、沅陵蒿子粑、灯盏窝、沅陵小笼包、沅陵米豆腐、炒汤圆、糯米辣椒、沅陵苗家酸鱼、冰凉粉、沅陵晒兰肉等,满足了游客的味蕾需求。酒店数量也较为可观,能够为游客提供不同档次的住宿选择。

然而,沅陵的旅游接待能力仍有提升空间。例如,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力度,提升景点的品质和吸引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的便捷性;提升餐饮住宿的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更高需求。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节会赛事,如传统龙舟赛、环五溪湖国际马拉松锦标赛、中华书山朝圣大典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