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怀化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2
2025-01-02
怀化,这片充满诗意与神秘的土地,藏着无数令人心动的美景,而溆浦山背花瑶梯田景区,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当你踏上这片土地,仿佛踏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千百年的历史沉淀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完美交融,为世人呈现出一幅如梦如幻的山水画卷。它宛如大地的指纹,镌刻在雪峰山北麓的崇山峻岭之间,从海拔 300 多米一直蜿蜒至 1400 多米的高山之巅,集中连片纵横总面积达 20 万余亩,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让人不禁感叹人类与自然协作的伟大力量。
山背花瑶梯田的历史,宛如一部古老而厚重的史诗,镌刻着岁月的沧桑与智慧的光芒。据史料记载,这片梯田开垦于北宋年间,彼时,瑶汉先民们为了生存,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土地的敬畏,手持简陋的工具,开启了在这崇山峻岭间雕琢大地的伟大征程。他们一锄一镐,一担一篓,在陡峭的山坡上,依循着山势,逐级开垦出层层叠叠的梯田。发展至南宋、元、明时期,梯田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如今这般气势恢宏的模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曾赞叹中国花瑶梯田是 “雪峰山稻作文化的鼻祖”、“世界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并亲自题写 “中国溆浦花瑶梯田”。这不仅是对梯田稻作文化高度的认可,更是对瑶汉祖先勤劳、勇敢和智慧的崇高敬意。在那个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年代,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大型的机械设备,他们靠着世代相传的农耕经验,巧妙地利用雪峰山的地形与水源,让高山之上处处涌动着生命的绿意,孕育出了灿烂辉煌的 “稻作文化”。每一寸梯田,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汗水与心血,是他们用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世子孙留下了这笔无比珍贵的自然与人文双重财富。
山背花瑶梯田的美,是一种未经雕琢的原始壮美,从海拔 300 多米的山谷底部,沿着陡峭的山坡,层层叠叠地向着 1400 多米的山顶蔓延,犹如天梯直插云霄,其线条流畅优美,如行云流水般蜿蜒迂回,又似大地的掌纹,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当你站在高处俯瞰,那数千级的梯田尽收眼底,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每一块梯田都像是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山峦与云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如梦如幻,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四季更替,梯田也随之变幻出不同的色彩与景致,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春日,万物复苏,梯田里注满了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恰似一面面银镜,镶嵌在山间,与嫩绿的秧苗相互映衬,生机勃勃,仿若人间仙境;夏日,秧苗茁壮成长,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绿色梯田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绿浪翻滚,带来阵阵清新凉意,让人心旷神怡;秋日,稻谷成熟,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整个梯田变成了一片金色的世界,微风吹过,稻浪沙沙作响,奏响着丰收的乐章,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那是大自然馈赠的甜蜜味道;冬日,皑皑白雪覆盖着梯田,银装素裹,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山峦与梯田融为一体,静谧而圣洁,仿佛时间都为之静止,让人沉醉在这纯净的冰雪世界里。无论是哪个季节前来,山背花瑶梯田都能给你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让你流连忘返,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与壮美梯田相得益彰的,是这里独特而绚丽的花瑶风情。花瑶,作为瑶族的一个分支,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为这片山水增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花瑶的服饰堪称一绝,色彩斑斓,鲜艳夺目,是民族文化的鲜活体现。女子们头戴造型独特的挑花圆盘帽,帽檐垂下长长地彩色流苏,仿佛流动的彩虹;身着绣满精美图案的挑花筒裙,红、黄、蓝、绿、白等各种鲜艳色彩相互交织、碰撞,绚丽而和谐,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花瑶女子的巧思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着像花儿一样向阳而生,绽放着生命的热情与活力。行走在山背村,时常能看到身着盛装的花瑶姑娘,她们婀娜多姿,笑语嫣然,成为梯田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仿佛是从远古走来的仙子,为这片山水注入了灵动的气息。
花瑶的民俗文化同样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 “讨僚皈” 这一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以及七月十五至十七,花瑶同胞们都会身着盛装,欢聚一堂,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期间,有热闹非凡的歌舞表演,花瑶男女们手拉手,围成圈,跳起欢快的舞蹈,唱起悠扬的呜哇山歌,歌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传递着喜悦与幸福;还有惊险刺激的民俗竞技,如爬杆、武术表演等,展现着花瑶人民的勇敢与矫健。此时的山背村,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游客们也能深入其中,与花瑶同胞们一同载歌载舞,感受这热烈而独特的节日氛围,领略原始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
此外,花瑶挑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凝聚了花瑶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与艺术创造力。挑花作品图案精美,题材广泛,涵盖了花瑶人民的生活、信仰、传说等各个方面,有栩栩如生的飞鸟走兽、娇艳欲滴的花卉草木,还有神秘古老的图腾符号。这些挑花作品不仅用于装饰服饰,还出现在日常生活的布帕、背带、腰带等物件上,成为花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山背村,你可以走进花瑶挑花传习所,亲眼目睹花瑶艺人飞针走线,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在布料上逐渐呈现,感受这指尖上的艺术魅力,甚至还可以亲手体验挑花技艺,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纪念品,将这份珍贵的文化记忆带回家。
山背花瑶梯田景区位于溆浦县葛竹坪镇山背村,处在雪峰山北麓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海拔颇高,从 300 多米一路攀升至 1400 多米,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凉爽宜人的气候。即便是在炎炎夏日,当山下被高温笼罩,酷热难耐之时,山背花瑶梯田景区却宛如一片清凉世界,平均气温比山下低了许多,保持在 22℃左右,仿若一台天然的大空调,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凉,成为了人们避暑休闲的绝佳去处。
尽管藏于深山,但其交通却十分便利。距离沪昆高铁溆浦南站仅 20 公里,驾车半小时左右便可抵达;与沪昆高速相距 40 公里,溆浦县城以及娄怀高速溆浦入口 50 公里,无论是选择高铁出行,还是自驾游玩,都能较为轻松地到达这片美丽的景区,让游客与这方山水的邂逅不再艰难。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山背花瑶梯田无疑是一个创作的天堂。这里四季如画的梯田风光,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拍摄素材。无论是春日里如镜般的梯田与嫩绿秧苗相互映衬的清新画面,还是夏日绿浪翻滚的磅礴景致;无论是秋日金黄稻穗在阳光下闪耀的丰收盛景,还是冬日银装素裹的淡雅水墨画卷,每一个瞬间都能被镜头定格成永恒的绝美画面。加之这里独特的花瑶民俗风情,身着鲜艳服饰的花瑶同胞们劳作、歌舞、欢庆的场景,更是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让摄影爱好者们能够创作出别具一格、富有内涵的佳作。
亲子家庭来到这里,不仅能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还能让他们了解到丰富的农耕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孩子们可以亲手触摸泥土,观察农作物的生长,体验插秧、收割等农事活动,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德。同时,参与花瑶民俗活动,欣赏绚丽多彩的花瑶服饰,聆听古老神秘的传说故事,能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为他们的成长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山背花瑶梯田景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对于民俗文化研究者来说,是一座亟待挖掘的宝藏。他们可以深入研究花瑶梯田稻作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承,探寻其背后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细致剖析花瑶挑花艺术的工艺、图案寓意以及其在花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入了解 “讨僚皈” 等传统节日的仪式、流程、文化内涵,以及这些民俗活动在维系花瑶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方面的重要意义,为传承和弘扬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贡献力量。
久居都市的人们,整日被繁忙的工作、喧嚣的环境和巨大的压力所包围,内心渴望着一方宁静的净土。山背花瑶梯田景区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 “世外桃源”,能让都市逃离者们寻得内心的安宁。在这里,他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纷扰,漫步在宁静的梯田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鸟儿的欢鸣,让疲惫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夜晚,入住民宿,伴着虫鸣鸟叫入眠,清晨在第一缕阳光和云海的轻抚下醒来,感受大自然最纯粹的美好,重拾生活的热情与活力。
在畅享山背花瑶梯田美景的同时,一些游玩小贴士也需牢记心间。景区天气多变,恰似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瞬或许就会阴云密布,甚至飘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因而出门前务必携带雨具,备好应对不同天气的衣物,以防受凉。自驾前来的朋友,途中要经过不少盘山弯道,务必谨慎驾驶,减速慢行,晕车的小伙伴记得提前准备晕车药,以防身体不适。参与玻璃滑道等游乐项目时,要严格听从工作人员指挥,规范佩戴安全装备,切不可擅自行动,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若是有幸赶上当地的民俗活动,如 “讨僚皈”、丰收节等,一定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莫要因无知而冒犯了当地民众,入乡随俗,才能更好地融入其中,感受那份原汁原味的欢乐。游玩过程中,也要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不随意丢弃垃圾,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山水田园,让它的美丽世代延续,让后来者也能领略到这般如梦景致。
怀化溆浦山背花瑶梯田景区,就像是一本厚重而迷人的书籍,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诗意。无论你是渴望逃离都市喧嚣、探寻历史文化的深度游爱好者,还是追求新奇体验、热爱大自然的旅行者,亦或是想要陪伴家人、给孩子一个别样童年回忆的亲子家庭,这里都有属于你的精彩等待开启。收拾行囊,背上行囊,奔赴这场与山背花瑶梯田的约会吧,相信它定会给你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美好记忆,成为你心中难以忘怀的 “诗与远方”。
怀化溆浦山背花瑶梯田景区,宛如一颗遗世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底蕴,展现着大自然的壮美与人文风情的绚丽。在这里,你可以漫步于梯田之间,感受岁月的痕迹;可以融入花瑶同胞的生活,领略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在宁静的山水间,找寻心灵的慰藉。收拾行囊,背上行囊,奔赴这场与山背花瑶梯田的约会吧,相信它定会给你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美好记忆,成为你心中难以忘怀的 “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