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怀化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2
2025-02-22
在湖湘大地的怀化芷江,舞水河西岸静静矗立着一座别具一格的庙宇 —— 芷江天后宫。它宛如一颗遗落在内陆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 ,芷江天后宫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了数百年的风雨变迁,融合了沿海与内陆的多元文化,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块砖石、每一幅雕刻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那么,这座内陆的妈祖庙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身世?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去探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芷江天后宫的神秘面纱。
芷江天后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那时,一群福建客商为了寻求商机,沿着长江、洞庭湖,辗转进入沅水、舞水,最终抵达芷江。他们的商船船舱中,供奉着一尊妈祖神像。在古代,航海充满了未知与危险,妈祖作为海神,被沿海居民视为航海的守护神,承载着他们对平安的祈愿 。这些福建客商在芷江落地生根,生意逐渐兴旺起来,往来于贵州镇远、洪江、桃源、常德等地。随着福建客商的不断聚集,他们将妈祖神像请上岸,建立了最早的妈祖庙,妈祖信仰也由此在这片内陆土地上悄然扎根。
1414 年,在舞水河畔,一座名为天妃宫的庙宇拔地而起,这便是芷江天后宫的前身。妈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封号,“天妃” 便是其中之一。这座天妃宫的建立,是妈祖信仰在芷江进一步发展的标志。然而,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天妃宫的命运也随之起伏。1511 年,它改名为普济寺,1644 年又更名为普安寺。这些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直到 1684 年,普安寺才又重新更名为天妃宫,回归到妈祖信仰的本宗。
到了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 年),芷江的商贸业愈发繁荣,福建客商在此地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大。为了更好地供奉妈祖,同时也为福建同乡提供一个聚会、议事的场所,福建客民在原来福建会馆的原址上重新修建了天后宫。这次重建规模宏大,其规制基本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样子。此后,天后宫历经风雨洗礼,却始终屹立在舞水河畔,见证着芷江的兴衰变迁。
在历史的长河中,天后宫不仅是福建客商的精神寄托,也逐渐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它见证了芷江作为内陆商业重镇的繁荣,也成为了沿海文化与内陆文化交流融合的象征。如今,虽然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但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后人得以一窥那段跨越时空的信仰传承与文化交流的历史。
芷江天后宫坐落在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城舞水河西岸 ,就像是一颗镶嵌在山水画卷中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的周边环境优美,舞水河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河畔垂柳依依,随风摇曳,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天后宫的故事。远处山峦起伏,郁郁葱葱,与天后宫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从交通方面来看,前往芷江天后宫十分便利。如果您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在怀化汽车西站有前往芷江的班车,车程大约 32 公里,票价在 6 到 7 元左右。到达芷江县城后,可乘坐当地的公交车或打车前往天后宫。若是您选择自驾,导航至 “芷江天后宫” 即可,景区周边有停车场,停车也较为方便。此外,芷江还设有旅游公交专线,其中就有站点停靠在芷江三桥(天后宫、龙津风雨桥),乘坐旅游公交专线,您不仅可以轻松抵达天后宫,还能顺路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这座小城的独特韵味 。如果您是乘坐高铁出行,怀化到芷江乘坐高铁仅需 10 分钟,到达芷江站后,距离县城中心也只有 10 多分钟的路程,之后再转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天后宫即可。
芷江天后宫坐西朝东,占地面积达 3700 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 1970 平方米 。其建筑布局严谨,南北建有耳室,中间为三进院落,依次是戏台、正殿、观音堂 。戏台是传统的木制结构,两边立柱上雕刻了各种人物场景,充分体现出了民族文化艺术的面貌。站在戏台前,仿佛能看到当年戏台上热闹非凡的景象,演员们粉墨登场,唱念做打,台下观众们欢声笑语,喝彩声此起彼伏。
正殿庄严宏伟,飞檐斗拱,气势恢宏。走进正殿,妈祖神像端立殿中,她面带慈祥微笑,身披云霞帔,仿佛在静静聆听着舞水河的涛声,庇佑着过往的人们。殿内的梁柱粗壮结实,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寓意着吉祥如意、福寿安康。观音堂内供奉着各种观音圣像,香烟袅袅,宁静祥和。此外,天后宫的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这些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宗教建筑群,展现出宽广庄严的建筑风格。
天后宫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当属门坊上的青石浮雕,这些浮雕堪称 “江南一绝” 。门坊高 10.6 米,宽 6.3 米,呈重檐歇山顶门楼形状,两侧雄狮蹲踞,石鼓对峙,顶盖斗拱飞檐,十二金鲤咬脊,葫芦攒尖,左右青石铺地平台,围以塑有双龙、大象、金瓜饰物的石质栏杆,17 级青石台阶紧接沿河石街,下有舞水碧波荡漾,使门坊显得更加雄伟、奇峻。
坊上浮雕共有 95 幅,大小不一,互相错呈。最大的 2 米见方有余,最小仅 0.09 平方米。这些浮雕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龙凤狮鱼,或竹木花草,或人仙神鬼,无不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其中,华拱上的 “鱼樵唱和” 与 “耕读为本” 交相辉映,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价值追求;“八仙过海” 中,八仙各显神通,形态各异,有的手持法器,有的脚踏祥云,仿佛正在赶赴一场盛会;“丹凤朝阳” 里,凤凰身姿优美,羽毛鲜艳,向着太阳展翅高飞,寓意着吉祥美好;“二龙争珠” 的浮雕中,两条巨龙张牙舞爪,争夺着一颗璀璨的明珠,龙身蜿蜒盘旋,鳞片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石头中飞出来一般。
“洛阳桥” 和 “武汉三镇” 二幅浮雕,更是被喻为门坊这块 “翡翠上的蓝宝石”。“洛阳桥” 浮雕采用镂空与平雕相融的工艺,构思奇巧而精致。只见桥下波涛连天,一箬篷小舟正拍浪穿行其间,船头行至浪头之上,乘船之人或贴紧箬篷,或鼓劲搬艄,情势危急却并无惧色,桥上有数十人,见此情景,或焦急欲呼之状,或啧啧称赞首肯,神态各异。桥头城池,旗杆耸立,旗上书着 “泉州府”,一边桥头礁石垒垒,石上刻有 “洛阳楼” 三字。整幅浮雕将现实与传说融为一体,引人遐思,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另一幅仅有 0.216 平方米的 “武汉三镇” 浮雕,将繁华的汉阳、汉口、武昌三镇尽收其中。长江、汉水汹涌澎湃,江中 102 艘大小船只舟来楫往,尽现百业兴旺之景象。舟子有闲谈、有对弈、有摇橹、有饮酒、有对歌,形态万千,栩栩如生。三镇沿江的旗斗上,刻有各镇的衙门名号,笔画虽细若蝇脚,字字却清晰可辨。三镇城楼房屋,鳞次栉比,无不清清朗朗。方寸之地尽显宏大场面,细微之处不失毫厘之差,其雕工堪称精湛绝伦。这些青石浮雕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妈祖,原名林默,是北宋时期福建莆田湄洲岛的一位女子。她自幼聪慧,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经常在海上救助遇险的船只和渔民 。传说她能预知天气变化,精通水性,在一次救助海难中不幸遇难,年仅 28 岁。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功绩和美德,将她尊为海神,称她为妈祖、天后等,并在各地修建庙宇供奉她。妈祖信仰也逐渐从沿海地区传播到内陆,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间信仰。
在芷江天后宫,妈祖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弘扬。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升天日,天后宫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这一天,天后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当地的信众们早早地来到天后宫,献上鲜花、水果、香烛等祭品,虔诚地向妈祖祈福。戏台上会请戏班来为妈祖唱戏,剧目大多是与妈祖的传说和功绩有关,如《妈祖出世》《妈祖救难》等。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信众们在台下认真观看,沉浸在妈祖的故事中,感受着妈祖的慈悲和力量。此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俗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妈祖文化,使妈祖信仰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延续和发展。
芷江天后宫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同需求和兴趣的人群前来参观游览。
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这里无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天后宫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幅浮雕都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见证了沿海文化与内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这里,他们可以深入探寻妈祖信仰的传播轨迹,了解福建客商在芷江的创业历程,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通过参观天后宫,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从建筑风格、雕刻艺术到宗教仪式,每一个细节都能引发他们对历史的深入思考。
摄影爱好者也能在芷江天后宫找到创作的灵感源泉。宏伟的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独特的光影效果,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精美的青石浮雕更是绝佳的拍摄题材,细腻的纹理、生动的形象,在镜头下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无论是拍摄建筑全景,还是捕捉浮雕的细节,都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特别是在清晨或傍晚时分,柔和的光线洒在天后宫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为摄影创作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亲子家庭来到芷江天后宫,也能度过一段愉快而有意义的时光。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观天后宫,给他们讲述妈祖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拓宽视野。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观察精美的建筑和雕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戏台上偶尔会有民俗表演,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此外,天后宫周边的自然环境优美,一家人可以在河边漫步,享受亲子时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芷江天后宫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妈祖作为他们信仰的神灵,在这里受到虔诚的供奉。他们可以来到天后宫,上香祈福,表达自己的心愿和敬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受妈祖的慈悲和庇佑,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安宁。参与天后宫的宗教活动,如妈祖诞辰日和羽化升天日的庆祝活动,与其他信众一起诵经、祈福,能增强他们的宗教体验和归属感。
芷江天后宫的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 8:30 至下午 16:00 ,记得合理安排行程,避免错过参观时间。门票价格为 10 元 / 人,价格十分亲民,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这座历史文化的殿堂。此外,持有军人优待证的游客可免费入园,这也是对军人的一种敬意和关怀。在购票时,可通过现场扫码支付等便捷方式完成支付,十分方便。
天后宫作为一座宗教场所,庄严肃穆,充满着神圣的氛围。当你踏入其中,需要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以免打扰到其他游客和正在虔诚祈福的信众。尊重信仰是参观天后宫的重要原则,要怀着敬畏之心对待妈祖神像以及其他宗教设施,不要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或言语。在参观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不随意触摸文物和建筑,共同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芷江天后宫的建筑和雕刻艺术精美绝伦,是拍照留念的绝佳背景。你可以尽情地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不过,在拍照时需要注意关闭闪光灯,因为闪光灯的强光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同时,注意拍摄角度,充分展现天后宫的宏伟与精美。可以拍摄建筑的全景,展现其整体布局和风格;也可以聚焦于青石浮雕的细节,捕捉那些细腻的纹理和生动的形象。此外,还可以尝试在不同的时间段拍照,如清晨的阳光洒在建筑上,或是傍晚时分的余晖笼罩下,都能拍出独特的光影效果。
参观完天后宫后,周边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万和鼓楼位于县城舞水河东岸,是侗族标志性建筑,于 2005 年建成,由中心芦笙楼、琵琶楼、地筒楼与两个对歌楼五个鼓楼组成,造型独特,气势恢宏。站在鼓楼上,可以俯瞰舞水河的美丽风光,感受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龙津桥始建于公元 1591 年,历经沧桑 400 余年,有 “三楚西南第一桥” 的美誉 ,桥梁主体始建于明代,史称 “三楚西南第一桥”,全长 146.7 米,宽 12.2 米,1999 年按照侗族传统工艺复建廊屋桥亭,全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桥内贩卖各式本地小吃、特产、纪念品,安装了夜景灯饰,晚上来看又是另一番风景。文庙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儒家文化在当地的传承与发展。
在美食方面,芷江也有着丰富的选择。芷江鸭是当地的特色名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选用当地优质麻鸭,经过宰杀、腌制、卤制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肉质鲜嫩,香味浓郁,带有淡淡的中药香草味,让人回味无穷。酸萝卜也是芷江的传统美食之一,采用当地新鲜萝卜,经过腌制发酵,口感酸爽脆嫩,是一道开胃解腻的佳品。此外,还有芷江鸭粉,米粉爽滑,鸭肉鲜美,将芷江鸭的美味与米粉完美结合,让人食欲大增。游玩之余,品尝这些特色美食,也是一场舌尖上的美妙之旅。
芷江天后宫,这座隐藏在湘西边陲的文化瑰宝,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青石浮雕和浓郁的妈祖文化,展现出无尽的魅力。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庙宇,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见证了沿海与内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它是艺术的殿堂,每一处雕刻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心血;它还是心灵的寄托之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
如果你渴望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芷江天后宫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在这里,你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领略妈祖信仰的博大精深;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绝伦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感叹人类创造力的伟大;你还可以参与到热闹的民俗活动中,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收获一段难忘的旅行记忆。
不要犹豫,不要等待,背起行囊,踏上这趟奇妙的芷江天后宫之旅吧!让我们一起在这座古老的庙宇中,寻找那份属于历史与文化的感动,感受妈祖文化和古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信当你亲身走进芷江天后宫,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沉醉在这片文化的海洋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