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怀化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2
2024-12-16
靖州县位于湖南省西南,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名称的由来更是承载着岁月变迁的印记。
早在夏商时期,靖州这片土地便是荆州西南要腹之地,先秦时期为荆州西南要服之地,秦代归属黔中郡地,汉时则属于武陵郡镡成县。魏晋南北朝,先后成为舞阳县、龙檦县辖地。唐时,这里是叙州郎南县溪僚地,到了唐代中期,侗族大姓杨氏自称诚州、徽州。五代时,马殷遣吕师周破飞山后,杨再思附于楚,被封为诚州刺史,当时为羁縻诚州,还称诚徽二州。
宋初依旧保持羁縻诚州的状态,宋太平兴国五年(980 年),土人杨通宝入贡,担任诚州刺史。元丰五年(1082 年),以沅州之贯堡砦始置渠阳县,隶属于诚州。元祐二年(1087 年)改为渠阳军,不过三年后废州军为砦,归属沅州。元祐五年又复置诚州及渠阳县,仍为羁縻州。
直至北宋崇宁二年(1103 年),迎来了靖州名称诞生的重要时刻。当时,杨晟臻带着诚州来归降,在位的宋徽宗赵佶龙颜大悦,“赐诚州名曰靖州”,取 “远人安靖之意”,自此有了 “靖州” 之名,并且隶属于荆湖北路,当时还将领县渠阳县改为永平县,靖州辖永平、会同、通道三县。
不过,对于 “靖州” 之名,南宋端平元年(1234 年)时,魏了翁在《应诏封事》中还提出了另一番释义。魏了翁曾因得罪史弥远,被贬居靖州达六年多时间,对靖州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且感情深厚。他提到 “靖” 字从字面意思研究,在筹谋划策、治国理政方面,有着 “自己静心谋划、自己向朝廷诚心贡献良策” 的意思,但这一释义并没有改变 “靖州” 取 “远人安靖之意” 在大众认知中的主流地位。
元朝时期,靖州改为靖州路,治所在永平。此后历经明清等朝代更迭,行政归属等多有变化,但其作为一个有着独特地域文化和历史传承的地方,“靖州” 这个名称一直延续了下来,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与发展,承载着不同时期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期许与情感。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人口数据展现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发展态势。据 2023 年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县总户数为 8.87 万户,户籍人口总数达到 27.34 万人。而常住人口有 22.94 万人,城镇化率为 53.4%。
从人口的增长变化来看,全年出生人口 1620 人,出生率为 5.92‰;死亡人口 1469 人,死亡率为 5.37‰;自然增长率为 0.55‰。对比前些年的数据能更清晰地看到人口发展趋势,例如 2022 年末 2023 年初,户籍总户数 8.88 万户,户籍人口 27.38 万人,当年出生人口 0.173 万人,死亡人口 0.223 万人,出生率 6.31‰,死亡率 8.13‰,自然增长率 - 1.82‰。可以看出,在 2023 年出生率较之前有所变化,自然增长率也由负转正,人口发展呈现出积极的回升态势。
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23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7116 元,增长 9.2%,这一数据侧面反映出随着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人均创造的价值也在稳步提升,全县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民族种类。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这里包含苗族、侗族、汉族、回族、土家族、瑶族、壮族、彝族、蒙古族、满族、藏族、布依族、水族、白族、朝鲜族、黎族、维吾尔族、土族、畲族、哈尼族、佤族、哈萨克族、傈僳族、傣族、东乡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德昂族、独龙族等 30 个民族。
其中,苗侗等少数民族在全县人口中占据着较大比例,全县常住人口中苗侗人口占 74.4%,他们是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的重要群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传承。苗族、侗族和瑶族等属土著民族,与 5000 多年前的 “九黎” 和尧、舜、禹时期的 “三苗” 以及周时期的 “荆楚” 和古百越民族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统称为 “南蛮”。早在唐宋时期,就有部分苗、侗先民从江西、洞庭湖一带迁到靖州定居,逐步形成以靖州飞山为中心的少数民族群体,史称 “飞山蛮”,影响力更是进一步扩大到湘西、桂北和黔东南等地区,靖州飞山也成为湘、黔、桂、渝、鄂相连地带侗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起源之地。
不同民族在这里聚居生活,相互交流、融合,共同创造出了独特且浓郁的地域文化。比如在传统节日方面,各民族都会参与到一些盛大的集会中,像苗侗芦笙节,苗族同胞、侗族同胞以及其他民族的居民们都会身着盛装,相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展现出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的和谐景象。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也相互学习彼此的语言、技艺等,像汉族的一些先进的农耕技术会传授给其他民族,而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极具特色的民族歌舞、手工技艺等也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大家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共同书写着靖州丰富多彩的民族融合篇章。
靖州县的自然风光犹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美,其中排牙山国家森林公园当属极具代表性的一处。
排牙山森林公园坐落在越城岭生态旅游热线西北隅,距靖州县城 20 公里,离黎平天生桥生态旅游区 50 公里,距桂林 258 公里,张家界 300 公里,现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森林公园。它的总面积达 6800 公顷,有着 97 峰,最高峰海拔达 987m,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群山连绵起伏,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 87.29%,活立木蓄积量 44.6 万立方米,万亩原始次生林与 7 万亩人工林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片浩瀚的绿色海洋。独特的植被和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排牙山独有的 “森林小气候”,使其享有 “大自然空调” 的美誉,踏入这片山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顿感心旷神怡,仿佛连每一次呼吸都在与大自然亲密相拥。
在这莽莽无际的林海之中,宛如进入了一个森林植物的 “绿色王国”。珍稀树种多达 50 余种,其中有古银杏等 6 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树种,还有楠木等 16 种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树种。漫步其间,时常能看到野兔在灌丛中惊起,松鼠在林冠间欢快跳跃,鏖鹿在林间若隐若现,这些灵动的生命为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而环绕排牙山公园四周的苗乡侗寨,又带着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民俗天然且特色鲜明,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别样的人文韵味。
公园境内共分布着 9 个景区,有着仙翁垂钓、野猪过河、川岩等 169 个景点,可谓集山奇、林幽、水秀、花艳、云幻、怪石于一体。初春时节,红黄绿白的杜鹃花如繁星般点缀在山林间,漫山遍野一片姹紫嫣红,仿佛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绚丽的花衣;夏季时,整个山林郁郁葱葱,绿树成荫,宛如一片绿色的仙境,2014 年的 “环湘自行车赛” 还将这里作为首站,想象一下在绿林中飙车穿梭,那是何等惬意之事;而深秋初冬则是最佳观赏之际,此时漫山红叶倒映在水中,放眼望去,犹如置身于红色的世界,美得让人陶醉,漫步在丛林小道上,手中的相机根本停不下来,每一处景色都值得定格留念。
除了排牙山国家森林公园,靖州县还有许多自然景观等待人们去发现。比如那龙形山大峡谷,峡谷内溪水潺潺流淌,清澈的溪水撞击在石头上,溅起朵朵水花,发出悦耳的声响。怪石嶙峋地分布在峡谷各处,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形态各异,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峡谷中林木葱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这里不仅风光秀美,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各种珍稀的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游客可在此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还有那月亮山景区,山势险峻,却也有着秀美的山水相伴。山上云雾缭绕,仿佛给整座山披上了一层薄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独特的民俗文化也在这里传承延续,当游客走进这片土地,既能被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所震撼,又能深入了解当地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感受靖州县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韵味。
靖州县的人文历史类景点,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散发着深厚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
飞山,距湖南省靖州县城西北 5 公里,海拔 720 公尺,它可是湖南知名自然旅游景区之一。古有 “忽一峰飞至” 因名飞山的传说,而现实中的飞山更是异峰突起,巉岩壁立,四面陡绝,顶复平旷,如钟似鼎,因而成为了五溪胜景之一,也是历代墨客文人攀游吟咏之地。
五代时马殷据湖南,称 “楚王”,派兵征剿诚州(现靖州县),飞山峒酋潘金盛、杨承磊曾凭借飞山天险聚众抵抗,如今山上的堑壕依然留存,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激烈的过往。五代未,杨再思被众人奉为诚州刺史,他去世后,人们于飞山绝顶建庙祭祀,尊称杨为 “飞山爷爷”。飞山上岩洞嵌空,庵寺林立,古迹甚多,头宝鼎、二宝鼎、三宝鼎雄居峰巅。头宝鼎居飞山之首,名号 “绝顶”,三面巉岩,有一石伸出峭壁之外,上刻 “凌云” 二字,俗称 “舍身岩”,站在此处,凭栏眺望,那种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感油然而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历史的沧桑变迁。峰顶庵寺为宋元丰年间所建,虽历经岁月洗礼,清光绪已亥岁(1899)被焚后,又于癸卯年(1903)重建,且均为青石结构,拱形屋顶,如今靖州电视差转台就设于此,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汇融合。二宝鼎比头宝鼎地势略低,是登头宝鼎的必经之路,相传元末少数民族丁伸仔曾以此为据点,聚众起义,据康熙《靖州志》载:山上屯兵之处,“尚有米穴”,其米黑而成石,人称 “乌米”,至今仍有黑米粒可寻,这些历史遗迹仿佛带着人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三宝鼎规模虽小,但全为石料建成,结构严谨,玲珑精致,为康熙三十二年(1693)所建,至今完好无损,展现出了古代精湛的建筑工艺。
在飞山的主要景观三个宝鼎之下,呈一平旷阔地,建有明代洪武年间的方广寺,又名飞山大殿。正堂左侧有明代参将邓子龙登山留正气《登飞山》诗碑,笔力遒劲,那苍劲有力的字迹仿佛蕴含着邓子龙当时的豪情壮志与对飞山的赞美之情。其右有民国初年国民党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延闿题联碑刻,更为这座古寺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殿前正南有青石砌成高约丈许的南天门,门额上书斗大四字 “南天胜景”,两边还精镌着八洞神仙图,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能看到神仙们即将从画中走出。殿后设有三清寺、灵宫殿、望虚亭等建筑,前面则有半仙亭、小天门寺、大天门寺和磨针庵等,每一处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背后的故事,它们共同构成了飞山丰富的人文景观。
飞山山腰多岩洞,也为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比如白云洞,这是一个位于东南绝壁之上的大洞,洞口原筑有精舍,虽已坍塌,但明靖州司马吴文宗所镌 “白云洞天” 四字仍耀眼于洞口绝壁之上,其先人所书 “天开列嶂” 四字也还留有隐约痕迹,让人不禁遐想当年这里的热闹与繁华。白云洞往右不远处,是瀑布高挂的飞珠岩,又名 “白牛洞”,洞虽不深,但洞壁光滑,山泉沿壁而下,在阳光照耀下,远远望去犹如一头白色水牛,那灵动的模样仿佛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山水的神奇生命。往上 130 余阶便是宝珠岩,这里有一突出的圆珠岩石,直径约 20 公分,又名天鹅蛋,旁刻有文字数行,相传为神仙所书(实为用蝌蚪文书的禹碑),关于谁能一气念完就会石裂宝出的传说,更是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得无数游客想要一探究竟。飞山东北面还有莲花洞,洞宽而深,旧时洞内楹舍精美,只可惜后来毁于 “文化大革命”,但即便如此,依然能从残留的痕迹中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此外,飞山上还有终年不干的天塘界天塘,以及林龙坳千姿百态的奇石,每当夕阳西下,余辉中的飞山呈一雄浑剪影,在满天彩霞簇拥下显得分外壮观神奇,这便是 “靖州十景” 之一的 “飞山夕照”,那如梦如幻的美景让每一个见过的人都难以忘怀。
岩脚侗寨也是靖州县人文历史景点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它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寨牙乡,始建于宋朝,在 2016 年,岩脚侗寨获评第二届 “湖南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是一个集历史文化之美、民俗风情之美、自然生态之美为一体的 3A 级旅游景区、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岩脚侗寨有着神秘悠久的母系文化,在这里,男人做饭带孩子,家事都由女人说了算,族中大事由年长有权威的萨姆做主,村里大事,每家每户签字的都是女人,男人签字不作数,家中的财权也掌握在女人手里,上门女婿还会受到社会尊重,女儿有财产继承权,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截然不同,展现出了别样的民族风情。至今,90 岁的莫胜玉作为岩脚侗寨解放前最后一任萨姆,在族中仍地位超然,周边一有大事,必由专人奉上请柬,请她参加。
从靖州县城出发,沿省道 S319 向东而行,25 公里过后,便能抵达这座被大山环抱的侗寨。它至今仍保留着部分母系氏族遗留下来的传统,还保留了完整的明代建筑风格,有石板街、玉壶桥、宏泰楼等古老建筑,漫步在石板街上,脚下的石板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那古朴的建筑风格展示了苗族侗族的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古寨内还有苗族侗族特色的苗绣、侗花、侗鼓等手工艺品,每一件都精美绝伦,蕴含着工匠们的智慧与心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购物。
岩脚侗寨还是苗族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每年的苗族苗年和侗族芦笙节期间,古寨内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那时,整个侗寨热闹非凡,游客可以欣赏到苗族侗族的民族舞蹈、音乐表演以及传统婚礼等精彩节目,感受浓郁的民族氛围,深入了解苗族侗族的传统生活和文化。同时,岩脚侗寨周边的自然景观也十分美丽,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风景名胜,游客可以在古寨附近的山林中徒步探险,体验大自然的魅力,享受人文与自然交织带来的独特乐趣。
此外,靖州县还有文峰塔景区,以古色古香的文峰塔为核心景点,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是一处兼具人文与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还有靖州县紫微宫,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是苗族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承载着苗族人民的信仰与历史记忆。这些人文历史类景点,就像一本本生动的史书,等待着游客们去翻阅、去品味,感受靖州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靖州杨梅,堪称靖州特色美食中的一张亮眼名片,承载着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着重要力量。
靖州杨梅有着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其分布于靖州地区的杨梅种群,包含栽植杨梅等多个品类。这里的杨梅以色泽呈乌、酸甜适度、果大核小、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而闻名遐迩。《靖州乡土志》就曾诗云:“木洞杨梅尤擅名,申园梨栗亦争鸣,百钱且得论摊买,恨不移根植上京。” 可见其在古时便备受赞誉,清代时,靖州杨梅更是成为了朝圣的贡品。
从品种上来说,靖州杨梅多种多样,像木洞光叶杨梅、木洞大叶杨梅、东魁、荸荠、黑瑞林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当地特有的木洞杨梅,还有着 “江南第一梅” 的美誉。这些不同品种的杨梅各有特点,例如东魁杨梅,果实大而饱满,单个果实重量在同类中较为突出;木洞杨梅则以其独特的风味,肉质多、汁水丰富、酸甜适口,让品尝过的人都难以忘怀。
靖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杨梅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它地处雪峰山褶皱地带南端和云贵高原斜坡地带的丘陵山区,山地面积多达 18.5 万公顷,其中海拔 500 米以下,坡度小于 30 度的有 4.42 万公顷,占山地面积的 23.9%,土质以紫色页岩和板页岩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占 85%,以黄红壤、黄壤为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钾元素,pH 值大部分在 5—5.6 之间。再加上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 13.1—16.9℃,一年中元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5.1℃,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 27.2℃,年大于或等于 10℃的有效积温 4500—5200℃,无霜期 278—291 天,年均日照时数 1336.9 小时,全年无霜期 278—291 天,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气温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使得杨梅在这里茁壮成长,果实品质出众。
在口感滋味方面,靖州杨梅堪称一绝。当你咬上一口,先是感受到那紧实又多汁的果肉,酸甜的味道瞬间在口腔中散开,果核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恰到好处的酸甜比例,让人回味无穷,吃了一颗就忍不住想再吃一颗。而且,它不仅味美,还具有提神开胃的功能,其含可溶性固形物 10%—14%,总酸度 0.9%—1.5%,蔗糖≥8.3%,维生素 C≥25 毫克 / 千克,营养十分丰富。
如今,靖州杨梅的种植规模颇为可观,种植面积达 10 万余亩,年产鲜果 6.5 万吨,年产值达 7.21 亿元,已然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杨梅种植中来,并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种植、管护、采摘,到鲜果销售、深加工以及产品营销,一应俱全。比如,当地会将部分鲜果加工成杨梅蜜饯、杨梅酒、杨梅罐头等,进一步提升了杨梅的附加值。
在销售方面,靖州杨梅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活力。线上,通过与众多电商平台合作,以及举办各类线上销售活动,像靖州杨梅节期间的线上促销等,吸引了大量外地订单,实现省内 24 小时、省外 48 小时全程冷链配送,确保杨梅新鲜、优质、安全地送到消费者手中。线下,不仅有各地的水果批发商前来采购,还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亲自到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带动全县 1.2 万户 4.36 万名群众从事杨梅产业,实现年人均增收 3600 元。同时,靖州杨梅还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真正让这一特色水果走出靖州,走向全国,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 “金字招牌”,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靖州的传统小吃类美食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展现着靖州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靖州雕花蜜饯尤为引人注目。
靖州雕花蜜饯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它最先由苗族的 “万花茶” 演变而来,承载着苗侗先辈的智慧,2021 年入选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食材为青柚,制作过程独具匠心。先是选择青柚切成片,或者直接在整个青柚子上用柳叶刀雕刻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像龙、凤、鱼、虾、花、鸟、虫、叶以及 “喜鹊闹梅”“孔雀开屏”“燕子啄泥”“二龙戏珠”“嫦娥奔月”“鱼儿戏水” 等,这些图案精美细致,仿佛将世间美好的物象情趣都融入其中。雕刻完成后,放入水中漂洗,接着放入铁锅中煮沸,然后拌上白糖或蜂蜜浸渍,最后经过烘干或者晾晒等工序,便制作出了这独具特色的雕花蜜饯。
除了青柚,靖州雕花蜜饯还会选用冬瓜、黄瓜、菜瓜、西红柿、苦瓜、红豆、刀豆、瓜筒子、天茄子等作原料,把瓜类切成长方形、菱角形、四尖角及其它花样。例如,苦瓜能雕出水癞头蛤蟆的模样;豇豆可以扭成三耳结、扣子结;刀豆专门用来织出兰花的造型;西红柿能做成海棠花;天茄子则可做成玉簪;瓜筒子还能做成仙人柱,不同的原料制作出来的蜜饯,色、型、味道各有千秋。
制作雕花蜜饯是一项充满灵思巧慧的艺术创作活动,那些心灵手巧的大娘老嫂、巧妇姑娘们,把柚子切成或圆或扇的均匀薄片后,操起柳叶尖刀,在柚片上施展才艺,她们就如同天才艺术家一般,捏片在手,一穿一插,一削一挑,只见柳刀翻转,柚屑纷落,眨眼间,一朵菊花或一尾鱼虾就活灵活现地雕好了,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技法娴熟,线条流畅,刀工细腻,造型花样繁多,像双龙戏珠、孔雀开屏、鸳鸯戏水、喜鹊含梅、雄鹰展翅、燕子衔春、蟹兵虾将、蜂飞蝶舞、同心结、双喜图、福临门等等应有尽有、美轮美奂,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靖州雕花蜜饯咬在嘴里 “咯嘣咯嘣” 作响,吃起来脆生生、甜蜜蜜、香喷喷,别具一番风味,不仅味美可口,还可用开水冲泡喝,有着润肺生津的药用价值,并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滋润肌肤、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它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食品,又是美如玉琢、形色别致的工艺品,是美食文化与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民间艺术珍品,是靖州人民招待宾客、走亲访友时必不可少的佳品,也代表了靖州当地的文化和历史,成为了靖州县对外展示独特魅力的一张特色名片。
在靖州的大街小巷,时常能看到售卖雕花蜜饯的店铺,那摆满了各种精美雕花蜜饯的柜台,仿佛是一个小型的艺术展览,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观赏、购买品尝,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深深领略到靖州传统小吃所蕴含的独特风情与文化韵味。
靖州县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迷人的旅游景点以及诱人的特色美食等资源,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开展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各类活动,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极大地提升了靖州县在周边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自然风光与文化活动的融合方面,靖州县有着诸多成功的实践。例如排牙山国家森林公园,这座有着 “大自然空调” 美誉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依托自身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森林景观,举办了像 “环湘自行车赛” 这样的体育赛事活动,将户外运动与自然风光欣赏完美结合。当参赛选手们穿梭在排牙山那郁郁葱葱的山林间,一边感受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如画的美景,一边尽情挥洒汗水,这样的体验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和游客慕名而来。此外,公园还会在不同季节举办主题观光活动,初春时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便推出杜鹃花观赏节,让游客们漫步花丛间,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用相机记录下这姹紫嫣红的美好瞬间;深秋初冬,漫山红叶倒映水中,又适时开展红叶观赏活动,吸引摄影爱好者们前来捕捉那醉人的秋景,使得排牙山的四季之美都能通过特色活动展现给更多人,让大家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靖州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
龙形山大峡谷和月亮山景区同样如此,当地会组织徒步探险活动,让游客深入峡谷和山林之中,近距离欣赏怪石嶙峋、云雾缭绕的奇妙景致,探寻野生动物的踪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宁静。而在沿途,还会设置一些讲解牌,介绍当地的自然生态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既能欣赏美景,又能了解靖州的自然文化底蕴。
人文历史类景点更是文旅融合的重点区域。飞山作为靖州的标志性历史文化景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人文情感。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像以纪念飞山爷爷杨再思为主题的祭祀活动,吸引众多当地民众以及外地游客参与。活动现场,人们身着传统服饰,遵循古老的仪式,举行庄重的祭祀典礼,期间还有舞龙舞狮、唱侗歌、吹芦笙等民俗表演,让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深切感受到靖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而且,飞山还会不定期邀请文人墨客前来举办诗词创作、书法绘画等文化交流活动,以飞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故事为灵感源泉,创作出众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进一步提升飞山的文化内涵与影响力。
岩脚侗寨则充分利用自身神秘的母系文化和古朴的建筑风格,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参与到苗族苗年和侗族芦笙节的庆祝活动中,与当地居民一起载歌载舞,品尝特色美食,还能亲自体验苗绣、制作侗鼓等传统手工艺,深入了解苗族侗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特别是那大型原生态情景剧《丝路女儿国》的上演,更是将岩脚侗寨的历史故事搬上舞台,通过演员们精彩的演绎,向游客展现出宋朝年间这里的热闹景象和独特风情,让游客沉浸其中,感受别样的文化韵味。
文峰塔景区以魏了翁文化为核心,举办民间高考总结表彰活动,这一持续了二十年的民间文化盛典,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吸引了众多学子、家长以及游客前来观摩。活动中,大家身着古风古韵的汉服,举行古朴典雅的仪式,既充满了历史既视感和现场仪式感,又能让人深刻感受到靖州崇文敬贤的优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文峰塔景区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成为靖州文旅融合的一张特色名片。
靖州的特色美食同样在文旅融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靖州杨梅为例,每年举办的杨梅节已然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文旅活动。在杨梅节期间,现场不仅有新鲜美味的杨梅供游客品尝,还有围绕杨梅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如杨梅种植经验交流分享会、杨梅采摘体验活动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到杨梅产业的各个环节中,深入了解靖州杨梅的独特魅力。同时,结合杨梅这一特色元素,开展以 “杨梅红了 相约靖州” 为主题的交友联谊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来到靖州,在品尝杨梅、欣赏美景的过程中结交朋友,感受靖州的风土人情。此外,还会举办涵盖非遗产品、大健康产品的展览展销,将靖州雕花蜜饯等特色美食以及其他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一同展示销售,让游客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也能将靖州的文化记忆带回家。
2023 年举办的 “舌尖上的靖州” 茯苓美食文化节更是别出心裁,活动选址在飞山景区,实现了美食与美景的完美联动。现场厨师们以靖州所产茯苓为原料,结合侗、苗等少数民族食俗,精心烹饪出一道道茯苓特色菜,让游客在欣赏飞山美景的同时,品尝到独具风味的茯苓美食,感受 “茯苓之乡” 的独特魅力。而且,活动还设置了趣味十足的小游戏,如投壶、套鸭子等,为游客带来别具特色的沉浸式吃逛游体验,充分展现出靖州美食文化与旅游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
除此之外,靖州县还积极探索 “农业 + 文旅” 的融合发展模式。比如在贯堡渡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道路两旁盛开的波斯菊将基地装点得姹紫嫣红,形成了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这里按 “ 一环三区多节点” 的空间布局规划,打造出集田园风光、休闲娱乐、观光旅游、青少年研学、体验农业为一体的 “农文旅融合 + 产业发展” 新模式。游客们可以漫步花丛中欣赏自然美景,在观光亭休闲娱乐,还能参与到中药材种植、采摘等体验活动中,了解中药材知识,感受靖州特色农业的魅力,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靖州县通过不断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旅游和美食资源,巧妙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游客在这里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体验靖州的独特魅力,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