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通道县简介

2024-12-16

一、通道县之名的历史渊源

(一)古代县名的更迭

通道县历史悠久,其在古代历经了多个不同的称谓,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与历史的发展脉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通道县属楚黔中地。秦代时,这里为古镡成地,归属象郡。进入汉、三国至两晋阶段,它是武陵郡镡成县地(汉高祖五年置)。到了东晋至南朝宋,又变为武陵郡舞阳县地(义熙年间撤镡成县并入)。南朝梁、陈至隋,则为沅陵郡龙檦地(由舞阳县改)。唐时,其隶属于叙州潭阳郡朗溪县地(由龙标县地分出)。

宋元丰七年(1084),这里设置了罗蒙砦(不过元祐三年废,地点在今县溪)。崇宁元年(1102),正式始置罗蒙县,县名的由来是因其治地有罗蒙山。然而仅仅过了一年,也就是崇宁二年(1103 年),县名再次发生了变化,开启了 “通道县” 这一名称的历史篇章,并且隶属于靖州(原诚州,同年改)。

此后,在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通道县曾一度被撤并入靖州,但洪武十三年(1380)五月又复置,依旧隶属靖州,清朝时期也是遵循这样的隶属关系,县名等基本保持稳定,就这样一步步发展演变,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记忆,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通道县的前身。

(二)“通道” 之名的由来

“通道” 这一名称的诞生,背后有着一段意义非凡的历史故事。

历史上,南北经济、文化交往大都需要通过通道县城(今县溪镇)这个孔道。在宋崇宁二年(1103 年),官吏王祖道肩负起了筹划治理广西的重任。当时的侗乡有着 907 峒,地域广阔且情况复杂,王祖道集结了六万四千壮丁,凭借着众人的力量,开通了长达一千二百里的道路。这一举措有着重大意义,使得那些自汉唐以来处于相对游离状态、难以有效管辖的地域,都纳入了版图之中,更为重要的是,从此成功沟通了湘、桂、黔毗邻地带,让原本相对隔绝的区域能够更加便捷地往来交流。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改变,原来的罗蒙县便改名为通道县,“通道” 之名由此而来,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更是当时作为交通要道,在连接不同地域、促进经济文化交融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的有力见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诉说着过往岁月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了沟通交流、为了发展所付出的努力与故事。

二、通道县的人口概况

(一)人口数量与民族构成

通道侗族自治县有着独特的人口数量与民族构成情况。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通道侗族自治县总人口为 23.98 万人,而常住人口为 201047 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侗、汉、苗、瑶等 24 个民族,民族多样性十分显著。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达 88.1%,而侗族人口更是占据了全县人口的 77.9%,是当之无愧的主体民族。侗族作为通道县的主要民族,在当地的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他们的语言、习俗、建筑等元素共同构建起了通道县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貌。其他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同胞也与侗族人民一起,在这里和谐共处,相互交流融合,使得通道县的民族文化愈发丰富多彩,形成了在湘、桂、黔交界的 300 余万侗族聚居地中,保留最为完整,形式最为多样且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彰显出别样的民族风情与人文魅力。

(二)人口分布特点

通道县的人口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在城镇与乡村的分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从整体来看,全县常住人口为 19.67 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有 8.8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44.74%;而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则为 10.87 万人,占比 57.35%。

在乡镇层面,各个乡镇的常住人口数量也各有不同,常住人口数量排名靠前的乡镇有双江镇、县溪镇、万佛山镇等。这三个乡镇常住人口合计 109372 人,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为 54.40%。

这种人口分布特点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通道县地处云贵高原与南岭西端的过渡地带,全境约 90% 的面积为山地或丘陵,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聚居选择。比如双江镇作为县人民政府驻地,集中了全县 35% 的人口,这里交通相对便利,商贸、教育、医疗等资源也更为集中,吸引了较多人口聚集,并且其自身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像芋头古侗寨等景点,在发展旅游等产业上有着优势,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所以人口较多。而像一些地处较为偏远山区的乡村,受限于地形地貌,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对于人口的吸纳能力有限,所以人口分布相对稀疏一些。不过,也正是这种城乡有别的人口分布,共同构成了通道县如今的人口分布格局,展现出当地独特的人文地理景象。

三、通道县的旅游景点

(一)4A 级景区介绍

1. 万佛山景区

万佛山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属丹霞地貌景观,是全国最大的丹霞峰林地貌之一。景区绵延 168 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中,分布着万佛山、神仙洞、七星山、将军山、紫云山五大景区,其中 “独岩挺秀”“七星古庵”“福地洞天”“雄狮望月”“擎天一柱”“美女望夫”“神州海螺”“金龟觅食”“天生鹊桥”“三十六弯森林迷官” 被誉为 “十大绝景”。这里群峰挺立,象形景观众多,植被丰茂,有着 “绿色万里长城” 的美誉,整个景区融幽、险、秀、奇为一体,观赏价值极高。

万佛山历史悠久,还流传着不同的得名说法。一说是万佛山四周有林立般的大大小小石山环绕着,有如万佛朝圣,故而得名;另一说法是在万佛山的石岩上,因侵蚀、风化,致使崖身演化出各具神情的 “佛面”,由此得名。景区内有着丰富的地质遗迹,多达 510 余处,像万佛朝圣、南海神龟等造型地貌栩栩如生,仿佛是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诉说着岁月变迁和地质演化的漫长故事。

不仅如此,万佛山还承载着浓厚的佛教文化,古时南有 72 庙,北有 36 寺,是颇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同时,这里也是挽救红军生死存亡的通道转兵会址 —— 恭城书院的所在地,让景区在自然风光之外,更添一份厚重的历史底蕴。凭借着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价值,万佛山景区荣获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等荣誉称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它的魅力,感受自然与历史交融的独特韵味。

2. 芋头古侗寨

芋头古侗寨坐落于湘桂边陲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内,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 年),至今已有 648 年的漫长历史。寨子的起源还有着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明朝洪武元年,一侗族姓杨的青年带着猎狗赶山,当赶山至芋头界一带时,猎狗在一块草坪上趴下,就是不肯走。主人万般无奈,只好说,我向空中抛食三次,你能接住,我们就留下来住家。结果猎狗无一落空,青年人信守诺言,在芋头砍树搭棚,住了下来。明洪武十一年,青年人与逃难躲进山里的女子结了婚,这位姑娘能歌善舞,相传芦笙表演技艺就是由她带来的。夫妻两人生儿育女,繁衍杨姓宗室,现遗存寨中的 “萨岁坛”,就是为祭祀这位祖母而建。

清顺治年间(1644 年),寨子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 7 个聚居群。此后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建芋头廻龙桥、牙上鼓楼、龙氏鼓楼,清道光、光绪年间分别修建田牛鼓楼、芦笙古楼、龙门及维修古驿道街道等等。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与修缮,芋头古侗寨成为了我国保存完整民居古建筑群,堪称侗族民居 “实物博物馆”,并于 2001 年 6 月 21 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 年还被评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

寨内的建筑极具特色,有别具一格的吊脚楼、鼓楼以及风雨桥等。这些古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每一砖一瓦都凝聚着侗族人民的智慧与匠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让游客踏入寨子,仿佛能穿越时光,回到那个古老的年代,亲身感受侗族先人们的生活场景与文化氛围。

3. 通道转兵纪念馆

通道转兵纪念馆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 36 公里的县溪镇罗蒙山下,地理位置独特,承载着意义非凡的历史记忆。1934 年 12 月,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途经通道时,在此召开了 “通道会议”,并做出了避敌锋芒、转兵西进、进军贵州黎平的重大决定,史称 “通道转兵”。当时的中央红军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在经历了惨烈的湘江战役后,部队由出发时的 8.6 万余人锐减到 3 万余人,而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路线,又因敌军重兵布防变得危机四伏。

在通道会议上,毛泽东深刻分析了面临的形势,极力主张避开国民党军的锋芒,放弃北上湘西的计划,改道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最终,参会的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朱德等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了毛泽东提出的转兵西进贵州的意见,并以 “中革军委” 的名义,于当晚 19 时 30 分向各军团、各纵队首长发出 “万万火急” 电令。这次转兵在生死攸关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

如今的通道转兵纪念馆占地面积 46200 平米,陈展面积 2900 平方米,由主题陈列馆、纪念广场、通道会议旧址恭城书院、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住址宝庆会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东岳宫、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等部分组成。馆内通过采用图文、绘画、雕塑、沙盘、声光电、情景复原等多样手法,真实客观地再现了红军长征 “通道转兵” 这一辉煌历史,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和部队官兵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也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感悟长征精神。

4. 皇都侗文化村

皇都侗文化村位于怀化市通道县,是一个纯侗族村寨,由头寨、尾寨、新寨、盘寨四村组成,是侗族村寨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之一,也是体验原生态侗乡风情的绝佳之地。

走进皇都侗文化村,浓郁的侗族风情扑面而来。这里有三座寨门,分别为皇都侗寨寨门、盘寨寨门、新寨寨门,侗家人会在寨门举行热闹的迎客仪式,吹起芦笙,唱迎客歌,敬迎客酒,用最热情的方式迎接远方来客。村内的普修风雨桥始建于清嘉庆八年 (1813 年),桥全长 57.5 米,桥通宽 4.2 米,置桥廊 21 间,四柱三间排架,桥廊壁面封板密槛,开通直棂窗,桥面铺木板供人通行,桥两端及中部建四座桥亭,分别为三重和五重檐式,翼角弯月起翘,泥塑凤、鸟、卷草,华丽多姿,处处展现着侗族建筑文化的精华。

而鼓楼也是村内的重要建筑,这里有头寨鼓楼、尾寨鼓楼和系凤楼三座鼓楼,均为纯木结构建筑,飞檐重阁,层叠而上,极具民族特色,是侗家人重要的议事及节庆活动或是平时休闲娱乐的场所。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重阳楼同样建筑特色鲜明,底层呈正方形,顶部为二重檐,四角歇山式,造型为厅堂式,体现了侗族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游客在这里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侗族歌舞表演,《侗听・皇都》这场四五十分钟的演出包含了《敬酒歌》《扯扯摸》《踩簸箕》《禾杆歌》等一系列民族色彩浓厚的节目,汇集了侗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此外,吃合拢宴也是必不可少的体验项目,宴席上汇聚了油茶、苦酒、侗粑、腌鱼腌肉等各种侗族特色美食,让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深入领略侗族的民俗文化。

(二)3A 级景区展示

1. 龙底生态漂流景区

龙底生态漂流景区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溪上村境内,距通道县城 25 公里,有着 “南国第一漂” 的美称,是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 9 万个 / 立方厘米,享有 “天然氧吧”“绿色家园” 的美誉。

漂流全程 10 公里,落差 100 余米,途经被誉为亚洲第一滩的洞上天河、黄龙沟、龙底险滩等大小激滩 48 处,河道急流深潭相互交错,两岸原始森林、古树参天,映蔽河面,清流碧溪,时而汹涌急下,巨浪扑面,让游客体验浪遏飞舟、搏击中流的刺激;时而又平如明镜,乘坐橡皮艇顺流而下,可任意嬉戏浅滩,感受浪漫自由,真正做到了惊险与安全并存,刺激与惬意同在。

其游道充分利用原汁原味的优厚自然条件,打造独具天然的漂流之旅,让游客在蜿蜒河道中感受大自然的奇秀魅景。两岸的原始古朴植被风貌,更为漂流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野趣,仿佛是在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中穿梭前行。而且每年的 6 月至 10 月是漂流的最佳时期,此时的龙底河气温适中,水量充沛,游客在体验清凉水花的同时,还能将惊险、刺激、趣味集于一体的户外运动体验个遍,游玩赏景,运动悦心,可谓 “一箭双雕”。景区还配备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全程都有护航保护,险要河段有安全员值守,中途设有烧烤摊、休息区,还有游客服务中心、洗浴中心、停车场等,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

2. 横岭侗寨

横岭侗寨作为侗族聚居地,展现出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整个侗寨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一座座侗家传统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寨中,飞檐翘角、木质结构的鼓楼、风雨桥等建筑,不仅造型美观,更体现了侗族人民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寨内的生活氛围浓郁而淳朴,村民们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侗族习俗。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身着传统侗族服饰的村民们穿梭在寨子里,或忙于农事,或聚在一起聊天、制作手工艺品,传承着古老的侗族技艺。每逢侗族的传统节日或是重要活动,整个寨子更是热闹非凡,大家会一起举行祭祀、歌舞表演等活动,如祭萨、芦笙舞等,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民俗活动,承载着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对祖先的崇敬缅怀,也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这份别样的民族风情,体验不一样的侗寨生活。

(三)其他特色景点推荐

1. 百里侗文化长廊

百里侗文化长廊宛如一条展示侗族文化的璀璨彩带,贯穿在通道县境内。这里分布着众多侗族村寨,集中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侗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是游客深入领略侗族文化的绝佳去处。

长廊里有着被誉为 “侗族建筑三宝” 的鼓楼 163 座、寨门 61 座、风雨桥 68 座,这些建筑各具特色,或雄伟壮观,或精巧别致,它们不仅是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侗族建筑技艺与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哆吔、芦笙舞、行歌坐夜等原真的侗族风情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与侗族同胞一起载歌载舞,感受他们的热情与淳朴。

同时,这里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如侗锦等,它们都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寓意,有的色彩绚丽、图案精美,有的则质朴简约、别具韵味,让人爱不释手。漫步在百里侗文化长廊,仿佛是在翻阅一部生动的侗族文化史书,能全方位、深层次地感受侗族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民俗传统,沉浸在侗族文化的独特氛围之中。

2. 独岩公园

独岩公园以独岩为特色,自然风光别具一格,是当地居民和游客休闲的好去处。园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巧妙融合,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独岩作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造型奇特,傲然耸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围绕独岩,周边还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四季景色各异,各有千秋。春天,园内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夏天,绿树成荫,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漫步其中,感受着清凉与宁静;秋天,树叶金黄、火红,仿佛给整个公园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外衣,美不胜收;冬天,银装素裹时,独岩又别有一番冷峻、坚毅的美。

同时,公园内还点缀着一些人文景观,如亭台楼阁、文化长廊等,它们或是展示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或是为游客提供了休憩赏景的场所,让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浓厚的人文气息,放松身心,尽情享受休闲时光。

四、通道县的特色美食

(一)传统侗族美食

1. 香酸鱼

香酸鱼可是侗家极为喜爱的家常菜,其制作工艺别具特色。通常会选用新鲜的草鱼或鲤鱼,先将鱼洗净破开,去除内脏,接着用盐腌制三四天,让盐味充分浸入鱼体之中。浸盐之后,把鱼放进大木桶内,每放一层鱼,就要抹上糯米饭或甜酒糟,撒上炒黄豆粉,还得放上适量的辣椒粉,就这样一层一层地放置,直至把木桶装满,最后再洒上些度数较高的白酒,盖上毛桐阔叶,并用重石头将其压紧,使其与空气隔绝,要经过一年的时间方可食用呢。当然,也有坛腌的方式,坛沿口放清水,坛口罩在水中起到密封作用,取用会更方便些。侗家用这样的方法腌鱼,有的甚至可以存放数十年不变质。制成的香酸鱼,鱼肉呈现出红润的色泽,吃起来酸咸可口,那股独特的香气更是袭人,是招待上宾或遇红白喜事时才能尝到的美味佳肴,深受大家喜爱。

2. 侗乡炒鸭

侗乡炒鸭有着独特的烹饪方法,尽显地方风味。一般会选用农家谷鸭,先将鸭血留好备用。烹饪时,把鸭肉放入锅中爆炒,过程中会加入适量的姜、蒜、辣椒等调料增添风味,关键的是要将之前留好的鸭血一起倒入锅中继续爆炒,让鸭血均匀地裹在鸭肉上。而且,在炒制时还会加入少许木姜子油,这可是让侗乡炒鸭别具风味的秘诀所在,经此炒制出来的鸭肉嫩而入味,带着别样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只要品尝过一次,便难以忘怀这独特的口感,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常常出现在侗乡人家招待客人的菜单上。

3. 侗族粑粑

在侗族的重大节日里,侗族粑粑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制作时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先将糯米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把处理好的糯米用箬叶精心包裹起来,再放入蒸笼里蒸制。侗族粑粑有着不同的口味,有单纯的甜味,吃起来软糯香甜,也有包着酸菜馅的,酸酸的味道与糯米的软糯相结合,别具一番风味。蒸熟后的侗族粑粑粘糯可口,散发着淡淡的箬叶清香,承载着侗族人民对节日的美好期盼,也是侗族饮食文化的特色体现,大人小孩都爱吃。

(二)地方特色菜肴

1. 嗦螺

嗦螺在通道县深受大众喜爱,是一道极具风味的菜肴。侗族妇女处理田螺十分讲究,要先把田螺养在清水中,让其吐尽泥沙,然后剪去尾部,反复清洗干净。烹饪时,锅中热油,放入姜、蒜、辣椒、豆瓣酱等调料炒出香味后,倒入处理好的田螺大火翻炒均匀,炒干水分后倒入适量啤酒,盖上锅盖焖煮一段时间,让田螺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做好的嗦螺,用嘴轻轻一吸,螺肉就出来了,吃起来 Q 弹有嚼劲,辣味悠长,越嚼越香,无论是作为日常的下饭菜,还是夜宵时的美味小吃,都非常合适,让人欲罢不能。

2. 干笋炒腌肉

干笋炒腌肉的做法简单却美味十足。选取春季晒干的春笋,将其泡发后切成合适的小段,搭配咸口的熏肉一起炒制。先把腌肉放入锅中煸炒出油,炒出香味后加入干笋继续翻炒,适量加入些辣椒、蒜等调料提味,简单翻炒均匀后,一道美味的干笋炒腌肉就出锅了。这道菜虽然食材普通,但却是灵魂乡野下饭菜,那干笋吸收了腌肉的油脂,变得鲜香可口,腌肉经过炒制后,咸香的味道更加浓郁,二者搭配在一起,朴实又美味,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常常出现在通道县百姓的餐桌上。

3. 擂钵子辣椒皮蛋

擂钵子辣椒皮蛋是一道很有特色的下饭好菜。制作时,先把青辣椒放在火上烧制,烧至辣椒表面微微焦糊,散发出独特的香味后,将其放入擂钵中,接着加入皮蛋,再用擂杵将它们一起擂制,过程中可以适量加入些大蒜,大蒜的辛辣能让这道菜的辣味更足。经过擂制后的辣椒皮蛋,融合了多种食材的味道,口感丰富,既有辣椒的香辣,又有皮蛋的醇厚,用来拌饭吃,那真是让人胃口大开,不知不觉就能多吃几碗米饭,是通道县人家中常见的一道风味菜肴。

(三)特色风味小吃

1. 侗家油茶

侗家油茶是侗族极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有着独特的原料构成,主要包含茶叶、大米花、酥黄豆、炒花生等。其制作步骤较为讲究,先是把糯米煮熟后晒干,再放入油锅中油炸,制成米花备用。然后将茶叶放入锅中干炒,炒出香味后加入适量的水,煮至开锅后把茶叶滤出放好。等到喝油茶时,在碗里先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炒花生、米花等食材,再把滤好的茶斟入碗中,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葱、姜、蒜泥、辣椒等进行调配。侗家油茶不仅味道独特,还有着诸多功效,既能提神醒脑,又可以补充体力,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待客的佳品,体现着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也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通道侗家腌肉

通道侗家腌肉是一道传承已久的传统美食,制作时选用新鲜的猪肉,切成大小合适的块状,加入适量的盐、花椒等调料进行腌制。腌制过程中,要确保每一块猪肉都均匀地裹上调料,然后放入密封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让猪肉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变得入味。通道侗家腌肉吃起来口感鲜美,味道香辣。